|
1 |
郁正亚!100730北京,吴元德,管珩!100730北京;不同缺血方式对肾脏组织ATP水平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0年03期 |
2 |
张育才,曾因明,许鹏程,范建伟,张中明;缺血预处理对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3 |
冯亚高,江龙安,邓素雅,郭春江,董清芳;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临床骨科杂志;2002年02期 |
4 |
张小忆,郭竹英,周军,朱燕;缺血预处理对高血脂大鼠心肌线粒体酶及氧自由基的影响[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5 |
向阳,蔡端;不同干预手段对大鼠供肝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上海医学;2004年11期 |
6 |
刘凌,刘小利,罗祖明;局灶性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耐受大鼠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5期 |
7 |
姚家祥;付惠群;刘进;;缺血预处理不能减轻止血带疼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
8 |
王蓓蓓,邓开叔;心肌缺血预处理——一种证据凿的心梗保护措施[J];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年02期 |
9 |
徐秀英,李群;缺血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
10 |
冯亚高,闽坤山,邓素雅,汪功久;缺血预处理改善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年01期 |
11 |
朱正华;缺血预处理与脑缺血耐受[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年06期 |
12 |
张燕忠!200025,张柏根!200025;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J];中华外科杂志;2001年07期 |
13 |
孙忠东!430022武汉市,杨辰垣!430022武汉市,邢建洲!430022武汉市,陈涛!430022武汉市,罗军!430022武汉市,夏家红!430022武汉市;双下肢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1年03期 |
14 |
郑勇萍,王焱林,万德宁,李建国,陈锋,王成夭;缺血预处理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年01期 |
15 |
卢卫忠,贺小兵,吴清,胡国荣,朱庆和,刘小冬,唐中建;缺血预处理和丹参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2年10期 |
16 |
郑勇萍,王焱林,万德宁,陈锋,王成夭;线粒体在缺血预处理细胞凋亡中的作用[J];医学新知杂志;2002年03期 |
17 |
王俊华,刘秀华,刘风英,韩岳,蔡莉荣,田牛;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脑的保护及其与微循环调节功能的关系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年04期 |
18 |
周水生,罗德生,高卉,雷平,万敬之;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华中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
19 |
孙翔,王道仁,曹润福;缺血预处理对常温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3年05期 |
20 |
王茂旭,刘厚东,李素芝,程广明;高原地区缺血预处理在鼠第一肝门阻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