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P4在小鼠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
目的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建立小鼠神经管畸形(neuraltube defects,NTDs)动物模型,研究骨形成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对NTDs发生发展的影响,探讨BMP4在ATRA致NTDs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健康成熟昆明种小鼠,通过孕7.25-7.5天(E7.25-7.5d)时一次性胃饲50mg/kgATRA诱导建立NTDs动物模型,肉眼及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胎鼠畸形情况;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MP4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BMPRⅡ各基因在神经管闭合过程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应用Western-blot方法对BMPs通路中的关键信号分子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1.过量ATRA具有明显的胚胎致畸性,可致孕鼠子宫明显充血淤血,造成无脑、脊柱裂等NTDs形态表现。
2.BMP4 mRNA在对照组和实验组胚胎神经管组织中的表达均存在时间依赖性,并呈现随时间而逐渐降低的变化,其Ⅰ型受体BMPRIA在实验组胚胎神经管闭合过程中呈现随时间稳步增高的趋势,BMPRIB先增高后大幅降低,Ⅱ型受体BMPRⅡ在整体上表达较稳定,实验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3.在神经管闭合关键期,BMP4 mRNA主要表达于背侧神经上皮,且实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BMPs通路的信号分子p-Smad1蛋白表达水平在实验组中高于对照组,而抑制型Smad6蛋白则在实验组中低于对照组。
结论
1.应用外源性ATRA成功诱导建立了昆明种小鼠NTDs动物模型,为研究NTDs发病机制奠定了重要的模型基础。
2.BMP4在胚胎神经管闭合过程中可能具有部分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其Ⅰ型受体与Ⅱ型受体在ATRA致NTDs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能为参与NTDs发生的分子调控过程的主要因素。
3.过量ATRA可能使得BMP4mRNA表达上调,并通过影响下游的Smad信号通路而使得神经管背侧细胞凋亡过度,最终导致了NTDs的发生。
|
|
|
|
1 |
杨和平,刘裕民;单肾型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时冠状小动脉面积的变化[J];心肺血管病杂志;1987年03期 |
2 |
王文卿;;河南省安阳地区神经管畸形监测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9年07期 |
3 |
薛昕;李存保;;1,25-二羟维生素D_3和全反式维甲酸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生长的协同抑制作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8期 |
4 |
马永臻;;牡蛎提取物拮抗维甲酸致小鼠神经管畸形的实验研究[J];生殖与避孕;2011年04期 |
5 |
楼福庆,陈克云,徐志清,石武宗;家兔实驗性动脈粥样硬化的主动脈及有关組織对硫~(35)摄取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65年01期 |
6 |
Mark C S.MD atel
,杜玉开;急诊室为市内患气喘儿童使用病人教育计划的效果[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1年01期 |
7 |
高明奇,李和泉;丹参提取物F对大鼠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及其与胃粘膜微循环关系的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2年05期 |
8 |
许素华,李素琼;微波辐射对女工生殖功能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1993年08期 |
9 |
喻三红,夏明灿,王立新,吴蓉,熊思东;全反式维甲酸对基因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年05期 |
10 |
刘志能;姚珍薇;唐良萏;卞度宏;;ATRA调节人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GJIC Connexin基因、蛋白的作用及意义[J];生殖与避孕;2008年02期 |
11 |
王金梅;杨艳红;王爱军;崔文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20期 |
12 |
赵虹;于保锋;张悦红;解军;;目的基因NCAM1在人神经管缺陷中的差异表达的研究(英文)[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年02期 |
13 |
保睿;邹继珍;吴莎;蔡玲玲;李媛媛;吴建新;;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与人类神经管畸形(NTDs)关联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年05期 |
14 |
李秀芬;复合维生素预防慢性酚中毒[J];中国职业医学;1985年04期 |
15 |
梁兆信,阵丽莎,曾凡毕,裴闺儒,刘文春;0.2毫升吸精白类对成人免疫效果观察[J];中国公共卫生;1986年06期 |
16 |
柳大昌,张莉,袁丽珍,魏树均,郑成贵,杨韬;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时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与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0年04期 |
17 |
罗俊荷,P.H.Yeung,W.K.Tse;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TIR)血压检测资料[J];四川动物;1993年04期 |
18 |
;暗示因素在针剌镇痛中的作用[J];针刺研究;1980年02期 |
19 |
高崇玄;维生素B_6对肌肉疲劳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2年01期 |
20 |
杜怀林,陈淑珍,陈长春,高红;五种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对胆色素类结石增溶作用的实验及实验样品制型选择的探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