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Y-STR基因座DYS709、DYS710和DYS722在山西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
【摘要】:
目的通过对DYS709、DYS710和DYS722三个Y-STR基因座在山西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研究,获得其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对其法医学上的应用进行可行性的探讨。方法DNA来自120例山西汉族健康男性血液,进行PCR扩增,非变性PAGE电泳分型,银染显带后保存。按照国际法医血液遗传学会DNA委员会(ISFG)推荐的原则命名等位基因。对山西汉族120例男性无关个体、20例女性个体、15例两代家系进行这三个基因座的多态性分析,并采集同一男性尸体的血液、肌肉、心脏、肝脏、肾脏、皮肤、脑组织进行同一性认定。基因差异度(gene diversity GD)和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 HD)采用公式GD=n(1-ΣPi2)/(n-1)计算,公式中Pi分别为等位基因和单倍型的频率,n为样本数。结果研究发现山西地区120例汉族男性DYS709、DYS710和DYS722分别有5个等位基因。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DYS709:21-0.1833,22-0.2750,23-0.2167,24-0.2083.25-0.1333.DY710:34-0.1667, 35-0.2167,36-0.3167,37-0.1917,38-0.1083.DYS722:19-0.1667,20-0.2500,21-0.2667,22-0.2083,23-0.1250;DP值分别为0.8021,0.7899,0.8089。DYS709存在2个重复区,重复片断为ttct,重复区为:(ttct)4ctct(ttct)2ctt(ttct)ctt(ttct)cct(ttct)n,其中(ttct)4ctct(ttct)2ctt(ttct)ctt(ttct)cct为非多态性区域,而(ttct)n为多态性区域,本实验发现n的重复次数分别为13,14,15,16,17,按照STR的命名原则,将等位基因分别命名为21,22,23,24,25;DYS710存在四个重复区,(gaaa)14-18(gaga)6-8ga(gaaa)10-14,重复片段为(gaaa)和(gaga),非重复区为(ga),同理命名为34,35,36,37,38;DYS722存在两个重复区,重复片段为gaaa,重复区为(gaaa)naaga(gaaa)2a- (gaaa)2gaga(gaaa)2,其中aaga(gaaa)2a(gaaa)2gaga(gaaa)2为非多态性区域,而(gaaa)n为多态性区域,同理命名为19,20,21,22,23。这三个基因座构成的单倍型在120名山西汉族男性人群中共发现77种,其DP值是0.9995,单倍型变异度为0.9995,其中有48种单倍型仅出现过一次,单倍型频率为0.0083,出现最多的单倍型为21/36/20和23/35/21,单倍型频率为0.3333。20例女性DNA未发现扩增产物,说明这三个基因座特异性较好。检测15对父子DYS709、DYS710和DYS722基因座的等位基因未发现变异。对同一男性尸体的血液、肌肉、心脏、肝脏组织等DNA进行检测结果为同一等位基因型,提示这三Y-STR基因座均有较好的个人同一性。结论DYS709、DYS710和DYS722基因座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单倍型具有较好的个人识别能力和非父排除率,可望在法医学的混合斑分析和父系亲属间的亲权鉴定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
|
|
1 |
刘静文;胡盛平;李飚;;潮汕地区汉族人群12个Y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3期 |
2 |
林经东;黄爱民;黄健文;;两个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6期 |
3 |
唐双柏,郭景元,刘超,梁赏猷,王穗保;广州地区汉族人群Y染色体多个STR位点的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
4 |
云利兵,邓建强,张霁,侯一平;4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分子克隆技术制备分型标准物[J];法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5 |
庄文越;王雪松;张吉林;王冰梅;;吉林地区汉族人群4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
6 |
陈帅锋,袁丽,胡萌,刘峰,张健,郗永义,姜成涛,叶健;北京汉族人群三个Y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刑事技术;2005年01期 |
7 |
祁英杰;朱运良;王克杰;武红艳;黄艳梅;;河南汉族群体4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8 |
杨思仪;张更谦;郭大玮;牛蕾蕾;;山西汉族人群DYS70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
9 |
陈悦康;李茜;李大成;邓志辉;;南方汉族无关男性群体17个Y-STR基因座单倍型遗传多态性的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年04期 |
10 |
冯雪;;包头蒙古族Y染色体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
11 |
王瑞娟;黄艳梅;郭利伟;王克杰;王晓丹;李聪;王洁;侯腾野;安宗伟;;河南新乡地区汉族群体3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2 |
冯常俊,相志德,申成斌;河南汉族人群12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刑事技术;2005年03期 |
13 |
吴微微,郑小婷,潘立鹏,郝宏蕾,傅汀;浙江汉族人群16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J];刑事技术;2005年05期 |
14 |
唐双柏;徐成康;贺奇才;刘超;毕启明;;广州地区汉族人群8个Y-STR基因座单倍型的多态性[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5 |
李长征;刘伟伟;崔文;姜铭章;曹志华;路海;刘海东;;济宁地区汉族人群16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16 |
应俊;张洪勤;李佩珍;郑巧敏;董敏;姚蔚;;温州永嘉汉族人群3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年05期 |
17 |
张秀华;范雪晖;吴登俊;;DYS458、DYS534、DYS426和DYS626基因座多态性研究[J];生物技术;2010年03期 |
18 |
赵丽,姚玉霞,丛斌,付丽红,谷振勇,李淑瑾,左敏,张国忠;河北汉族人群四个Y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遗传多态性[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年06期 |
19 |
滕少康;曹林枝;黄世宁;黄昌盛;;广西黑衣壮族17个Y-STR位点遗传多态性[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年07期 |
20 |
王克杰;武红艳;杨卫红;代鹏飞;朱云山;王倩;;河南郑州地区汉族群体3个Y-STR基因座荧光复合扩增及遗传多态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