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词情况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一部权威性最高、科学性最强、认知度最广的规范型语文词典,几十年来,一代代编写人员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现汉》进行修订,不断查漏补阙,吸纳新词新义,以持续强化其规范性的特色。本文以《现汉》(第6版)(以下简称“新版”)为研究对象,采取与第5版(以下简称“旧版”)对比描写的方法,全面分析出新版的新增词语和义项的增删调整情况。
新版收录的新词语在来源上有:(1)普通话新产生的词语,(2)借用外来词或音译词,(3)港台及内地方言词,(4)简称、合称或短语缩略而形成的新词,(5)单字条目仅带一个多音词的词语,(6)新立条目增加的词语,(7)古旧词的起用七个方面;收录的词语所反映的内容涉及经济、社会建设、环保、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等多个方面;从音节上看,双音节词数量最多;从义项的数量上看,单义词为主体;从词性上看,所占比例排前四位的依次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从构词上来看,合成词是新增词语条目的主体,其中以复合式词语为主;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双音节化趋势、简缩化倾向、语群现象和语义类比现象。
新版义项的调整主要涉及义项的增加和义项的分立与合并两种情况。义项的增加可分为实词义项、虚词义项和短语义项三个方面,主要以实词义项的增加为主。而实词义项的增加从词性上来看,名词义项和动词义项的增加最为显著。从义项增加的途径分析来看,主要是范畴内的词义义域的变化引起的义项增加。虚词义项的增加展现了实词的虚化过程,是语法化过程的一种体现。义项分立与合并的调整,是在全面分析多个义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对多义条目和同音形条目进行调整,保证了字典前后一致的处理原则和分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