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已成为利益相关者决策必不可少的资源。盈余信息因其可以直接向利益相关者展示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而成为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和政府争相关注的焦点。由此引发的现象是:旨在调整会计盈余信息的盈余管理行为愈演愈烈,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而公司治理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机制,其有效性必然对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站在公司治理角度,探讨盈余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本文从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入手,首先界定了公司治理和盈余管理的定义,指出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均源于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机制,盈余管理是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后果。其次,在此基础上,本文站在规范研究的角度,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和管理层四个方面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然后,是本文的实证研究的部分,本文以我国200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了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也从上述四个方面研究了公司内部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股权集中度越高,盈余管理行为越严重。还有,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高于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监事会规模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而独立董事规模、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不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
公司内部治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还要从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上下手。据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降低股权集中度,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完善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希望能对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一定的作用。
|
|
|
|
1 |
刘炜松,周焯华,张宗益;公司治理结构中经营者盈余管理的博弈分析[J];财贸研究;2005年02期 |
2 |
郭艳华,崔玲玲;试论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S1期 |
3 |
于杨;谈企业盈余管理[J];辽宁经济;2003年10期 |
4 |
文山东,彭建平;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分析及其启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
5 |
武国强;透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J];财会研究;2004年06期 |
6 |
王展翔;论盈余管理[J];时代财会;2001年02期 |
7 |
刘立国
,杜莹;小心盈余管理陷阱[J];时代财会;2001年12期 |
8 |
王静,陶晓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
9 |
李和静;浅议企业盈余管理[J];经济师;2002年12期 |
10 |
张国柱;盈余管理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11 |
黄卫华,陆宇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2年07期 |
12 |
许波;企业盈余管理动机与治理的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5期 |
13 |
付小平;盈余管理实证研究方法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
14 |
张斌;基于公司治理的盈余管理问题探讨[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5 |
贝洪俊,施建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4年05期 |
16 |
刘世云;关于盈余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4年04期 |
17 |
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年09期 |
18 |
江少华;我国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动因分析及防范策略[J];茂名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9 |
马波
,闵信生
,陈燕军;浅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20 |
武国强;透视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质量[J];审计月刊;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