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色彩词的影响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要具体地求证以思维方式作用于词语的构造和含义是文化影响语言的一种重要方式。方法上结合了认知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二者都涉及思维方式)的观点,追循两条相关联的线索:一是色彩语素如何构造基本色彩词、合成色彩词,二是汉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借物呈色”、“意向性”、“取象类比”的思维方式在造词过程中如何起作用,选取相关例证展开分析。由此本文通过例举有色彩含义的事物(如丝帛等)专有名称及相应的基本色彩词,分析了基本色彩词是在“借物呈色”思维方式的影响下,由有色彩含义的事物专有名称演变而来的事实,并阐述了汉语基本色彩词的状况;以含有褒扬、贬抑语义的合成色彩词为例说明了汉民族“意向性”思维方式对合成色彩词的影响,以取食物、金属、自然界景物作比的合成色彩词为例说明了汉民族“取象类比”思维方式对合成色彩词的影响;在区分色彩词隐喻意义与色彩语素隐喻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色彩词的多元隐喻意义及其中的语义对立现象,并分析“黄”、“朱”、“紫”、“青”、“绿”、“白”等色彩语素的隐喻意义,阐述了汉民族文化对色彩词语义的影响。所得出的结论是:汉民族文化尤其是它所包含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汉语色彩词的构造、语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意义在于,提出了一种从思维方式作用于词语的构造和含义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如何影响语言的研究方法,并以具体的研究成果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