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氧基苯异羟肟酸类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经过不同的反应途径合成了4-丁氧基苯异羟肟酸和4-辛氧基苯异羟肟酸。并利用它们与三价稀土高氯酸盐反应,合成了26种配合物。通过实验,探索了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对配体及配合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都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热热重分析、紫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Ⅰ)的组成为:(C_4H_9O-(?)-CONHO)_3 Ln·xH_2O(Ln=La,Ce,Sm,Eu,Tb,Er,Tm,Yb,x=4;Ln=Pr,Nd,Gd,Dy,x=3;Ln=Ho,x=1):配合物(Ⅱ)的组成为(C_8H_(17)O-(?)-CONHO)_3Ln·xH_2O(Ln=La,Ce,Sm,Eu,Tb,Tm,Yb,x=4;Ln=Pr,Nd,Gd,Dy,Er x=3;Ln=Ho,x=1)。IR谱测定结果发现,在配合物中未出现配体的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配合物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峰相对于配体向低频移动,表明配体以羟基和羰基上的两个氧原子参加螯合配位,生成稳定的五元螯合环结构。TG-DSC谱图证实了螯合物的组成和含水形式,并核实了配合物中水分子的个数。讨论了几种典型稀土(钐、铕、铽、镝)的荧光性质,在489、544、584nm处出现的Tb~(3+)配合物(Ⅱ)特征发射峰,在591和614nm处观察到了Eu~(3+)配合物(Ⅰ)的荧光发射峰,表明配体最低激发三重态能级与Tb~(3+)、Eu~(3+)激发态能级之间存在着有效的能量传递。抑菌测试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O641.4
|
|
|
|
1 |
张文,边占喜,李逢泽;N-二茂铁甲酰基-芳基羟胺及其铜(Ⅱ)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4期 |
2 |
凌青,沈广霞,宇海银,张扬,孙益民;含茂基、N-苯基苯甲异羟肟酸镧系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合成化学;2002年03期 |
3 |
常志远,江浩;乙异羟肟酸与Np(Ⅳ)、Pu(Ⅳ)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9年04期 |
4 |
侯近龙,安红,申书昌,王文波;4-辛氧基苯甲酸的合成[J];化学工程师;2005年05期 |
5 |
范瑞兰,边占喜,何茂明;二茂铁丙烯酰羟胺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试剂;2002年06期 |
6 |
张文,司馥铭,李逢泽;二茂铁异羟肟酸过渡金属(Ⅱ)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试剂;1995年05期 |
7 |
陈燕琼,张子勇;胆甾型液晶的合成及显色示温液晶组成[J];化学世界;2003年07期 |
8 |
杨小飞,何其庄,贺香红,袁莺莺,王则民;稀土三元配合物的低热固相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J];化学通报;2004年09期 |
9 |
李鸿波,杜瑛,曾伟,魏星耀,秦圣英;聚醚桥连二异羟肟酸的合成及其双核钴(Ⅱ)配合物的氧加合性能[J];化学学报;2002年05期 |
10 |
刘光华;稀土-对苯二甲酰异羟肟酸配合物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年03期 |
|
|
|
|
|
1 |
黄小华,王新民;稀土在真丝绸染色中作用机理探讨[J];安徽机电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2 |
叶信宇,汤新亮,万玉宝,王修然,孙益民;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含茂基苯并三氮唑基镧系金属有机配合物分解温度的预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3 |
何旭元,陈远道,唐云;红外光谱法测定苯甲羟肟酸的纯度[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4 |
黄晓华,周耀明,王玉红,马育国,戴玉锦;La-Gly-VB_6对Pb-Cd复合胁迫下植物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5期 |
5 |
陈俊涛,李新军,杨莹,王良焱,何明兴;Sm掺杂对TiO_2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J];催化学报;2004年05期 |
6 |
黄生田,李建章,刘富安,周波,冯发美,秦圣英;聚醚桥连二异羟肟酸双核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反应动力学[J];催化学报;2005年01期 |
7 |
王敏;储先萍;程乐华;;稀土-β-二酮类配合物的应用[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8 |
黄芹华,宣天鹏;化学镀Co-B软磁合金工艺研究[J];材料保护;2001年08期 |
9 |
曾盛;胡小玲;邓娟利;;示温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5年01期 |
10 |
高继红;杨天林;吴根亮;;2,2,2-胺三乙酰-吡啶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荧光性质[J];材料导报;2008年02期 |
|
|
|
|
|
1 |
忻新泉,郑丽敏;室温和低热温度固—固相反应合成化学[J];大学化学;1994年06期 |
2 |
王雨来;液晶及其在日化产品中的作用[J];福建轻纺;2001年04期 |
3 |
吴华彬;吕德新江西大学;刘强;;异羟肟酸的研究 (Ⅰ)癸二酰异羟肟酸(DDHA)和钒离子(Ⅴ)形成络合物的分光光度测定[J];分析化学;1985年07期 |
4 |
江淑萍,叶兴凯,吴越;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的模拟-在锰卟啉催化环己烷加氧反应中不同氧原子供体的作用[J];分子催化;1996年02期 |
5 |
张文,边占喜,李逢泽;N-二茂铁甲酰基-芳基羟胺及其铜(Ⅱ)螯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4期 |
6 |
张子勇,林尚安;分子中部含齐聚氧化乙烯单元的酯-醚液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8期 |
7 |
李自法,周其凤,张子勇,高歌;具有串型结构的液晶高分子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1年01期 |
8 |
李自法,张征,宁超峰,郑世军,张淑媛,周其凤,谢刃,张东;近晶C(Sc)相串型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1998年04期 |
9 |
禹济民;;萃取剂异羟肟酸和羟肟在金属分离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1985年02期 |
10 |
范瑞兰,李保国,边占喜;二茂铁丙烯酰氯及其酰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J];化学试剂;2001年06期 |
|
|
|
|
|
1 |
张伯彦,谭民裕,黄枢,田宝芝;稀土冠醚类配合物的研究(ⅩⅪ)——稀土硫氰酸盐与1,8-亚辛基双(苯并-15-冠-5)双核固态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7期 |
2 |
孟歌;氨基硫脲衍生物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6年04期 |
3 |
高峰,牛春吉,倪嘉缵;稀土-蛋氨酸配合物的热力学[J];物理化学学报;1991年03期 |
4 |
赵丽珍;连爱兰;;环辛四烯基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J];集宁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
5 |
黄春辉,徐光宪,易涛,周家驹,肖俊舫,徐小杰;稀土配合物的结构规律(Ⅱ)配位原子[J];稀土;1991年02期 |
6 |
周毓萍,杨正银,于红娟,杨汝栋;铈(Ⅲ、Ⅳ)与3-醛基水杨酸缩氨基硫脲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J];稀土;1998年01期 |
7 |
雷美康;张培志;马中华;吴军;;水-甲苯体系中三唑酮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J];农药;2008年05期 |
8 |
杨淑荣;;稀土元素异硫氰酸盐与苄胺配合物的合成和热分析(Ⅰ)[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
9 |
宋霜;宋敏;张怀敏;杨立荣;;2-氨基苯并噻唑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J];化学研究;2010年06期 |
10 |
丁宪生;俞天智;刘雄;赵玉玲;范多旺;;开链冠醚席夫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研究[J];化学通报;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