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诺尔湖碳、氮、磷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中国北方半干旱区湖泊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对湖泊上覆水、沉积物中氮、磷等营养盐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探讨了沉积物中营养盐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赋存形态,以及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潜在影响,为预防与治理达里诺尔湖湖泊富营养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对达里诺尔湖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表层沉积物与沉积柱芯中,氮的主导形态均为有机氮,其次为硝态氮和氨氮;湖心和西南湖区为全氮及有机氮高值区,西南和东南湖区为硝态氮高值区;总体上,全氮、有机氮和硝态氮在沉积剖面上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
2.表层沉积物中全磷、有机磷及可交换态磷表现出从西南到东北逐渐减少的趋势;西南湖区为铝磷高值区:东北湖区为闭蓄态磷高值区,湖心为闭蓄态磷低值区;西部湖区为自生钙磷高值区,湖心为自生钙磷高值区;东南湖区为碎屑钙磷高值区。
3.达里诺尔湖沉积物柱芯中全磷整体上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总体上,碎屑钙磷和可交换态磷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自生钙磷和有机磷整体上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个别站位波动较大;铝磷和铁磷的垂直分布较复杂,呈多峰值变化特征。
4.沉积磷以自生钙磷、碎屑钙磷、有机磷为主,其次为可交换态磷,铝磷、铁磷、闭蓄态磷含量最低。
5.沉积物中有机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西南→东北递减趋势,垂向上具有随深度增加而减少趋势。
6.沉积物中C/N、TN/TP比揭示达里诺尔湖有机质来源于水生生物及陆源输入,湖泊富营养化水平呈逐年加剧趋势。研究表明,达里诺尔湖呈富营养化状态,局部站位呈现超富营养化水平。
|
|
|
|
1 |
罗先香;张蕊;杨建强;刘汝海;唐伟;闫琴;;莱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2期 |
2 |
高玉荣,黄玉瑶,曹宏,陈俨梅;磷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1年04期 |
3 |
邱燕;钟和贤;;论南海中、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超微化石[J];南海地质研究;2007年00期 |
4 |
张富元,王秀昌;东海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聚类分析及其动力分布特征[J];台湾海峡;1984年01期 |
5 |
;《海洋学报》第32卷(2010年)总目次[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0年06期 |
6 |
周真明;沈春花;赵志领;涂帆;;山美水库流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7 |
陈社军,麦碧娴,曾永平,罗孝俊,余梅,盛国英,傅家谟;珠江三角洲及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9期 |
8 |
黄向青;梁开;刘雄;;珠江口表层沉积物有害重金属分布及评价[J];海洋湖沼通报;2006年03期 |
9 |
凌晰;刘文新;陈江麟;范永胜;邢宝山;陶澍;;黄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与潜在风险[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7期 |
10 |
欧冬妮;刘敏;侯立军;余婕;汪青;;河口潮滩沉积物磷的季节性累积和生物有效性[J];海洋科学;2007年02期 |
11 |
官宝聪;雷怀彦;林炳煌;柳浩然;史跃中;林建宁;;泉州湾表层沉积物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台湾海峡;2010年01期 |
12 |
董金秀;乔胜英;谢淑云;;梁子湖表层沉积物元素分布模式及地球化学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
13 |
张兰兰;陈木宏;陈忠;向荣;刘建国;;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14 |
田忠志;邢友华;姜瑞雪;高雁;;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
15 |
;湖泊学[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1期 |
16 |
翟滨;曹志敏;蓝东兆;王珊珊;李桂海;尹维翰;;象山港养殖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过程的初步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3期 |
17 |
魏鹏;黄良民;冯佳和;姜胜;李岚;张勇;黄云峰;;珠江口广州海域石油烃的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
18 |
林小涛;梁海含;梁华;许忠能;;澳门路氹湿地芦苇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J];生态学杂志;2007年01期 |
19 |
苏春利;王焰新;;墨水湖上覆水与沉积物间隙水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
20 |
秦晓光;程祥圣;王西蒙;;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r的分布特征[J];海洋通报;200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