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无载体无选择标记反义Cm-ACO1基因转化甜瓜品种河套蜜瓜的研究
【摘要】:摘要
本实验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PZP221(35S-nos)为构建的最初载体,通过MssI、VspI双酶切去除植物选择标记庆大霉素aacCl (gentamycin acetyltransferase gene)抗性基因,并在该位点重新插入CaMV 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序列,获得无选择标记载体pPZP201 (35S-nos)。将ACC氧化酶(ACO1)基因cDNA编码区709 bp核苷酸序列反向构建到pPZP201 (35S-nos)载体,得到载体pPZP201-ACO1。PsyⅠ、PaeⅠ双酶切载体pPZP201-ACO1,获得无植物选择标记基因无载体骨架序列的35S-ACO1-nos线性表达盒。通过花粉管导入法转基因技术将表达盒DNA片段导入受体材料河套蜜瓜中,经选育获得了T1代转基因耐贮藏品系。
实验结果如下:
1)导入20朵花,收获18颗果实,通过PCR检测发现,有4颗果实中的T0代种子的阳性率较高。
2)经连续两代田间筛选,获得表现为耐贮特性的4个耐贮藏株系。耐贮藏株系的T0、T1代果实贮藏到30d时,其果实硬度平均值分别为4.9 kg/cm2、4.95kg/cm2,而非转基因河套蜜瓜已经腐烂。折光糖测定指标表明转基因河套蜜瓜T0、T1代果实与非转基因河套蜜瓜无明显差别。T0、T1代果实内源乙烯含量为非转基因河套蜜瓜的3%-4%。
3)对具有耐贮特性的T1代河套蜜瓜的蔓粗、蔓长和叶片大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转反义ACO1基因河套蜜瓜与非转基因河套蜜瓜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反义ACO1基因并未对河套蜜瓜的生长产生显著性影响。
4)对T2代转反义ACO1基因河套蜜瓜花特性的研究表明,转基因河套蜜瓜与非转基因河套蜜瓜在花粉形态、花粉萌发特性上差异不大。转基因河套蜜瓜两性花着生节位(11节)高于非转基因河套蜜瓜两性花着生节位(8节)。转基因河套蜜瓜花梗在离体条件下表现出延迟脱落的现象。与非转基因河套蜜瓜相比,花梗脱落延迟0.4天。
|
|
|
|
1 |
李天然,张治中;河套蜜瓜的组织培养[J];植物杂志;1996年06期 |
2 |
董培兴,郭承德;河套蜜瓜套种花生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6年02期 |
3 |
李正英,赵丽芹,高爱武;河套蜜瓜饮料的研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7年06期 |
4 |
郭承德;河套蜜瓜栽培技术[J];特产研究;1994年01期 |
5 |
梁莉,李荣富,高培德,赵文,郭喜平,秦海峰;内蒙古河套蜜瓜的特征特性与栽培特点[J];中国西瓜甜瓜;2004年03期 |
6 |
胡左;我国培育出转基因耐贮藏河套蜜瓜 [J];中国果菜;2002年03期 |
7 |
张芝富;余德鉴;;河套蜜瓜香万里(下)[J];现代农业;1988年07期 |
8 |
白立华,孙喜梅,吕志祥,王学敏,李成,张海霞;河套蜜瓜常温贮藏含糖量变化分析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年S2期 |
9 |
张芝富;余德鉴;;河套蜜瓜香万里(上)[J];现代农业;1988年05期 |
10 |
韩育梅,张正宗,赵丽芹;河套蜜瓜的耐贮性对贮藏和运输的要求[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8年04期 |
11 |
王子忠;;河套蜜瓜来源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2年04期 |
12 |
田文;王艺;;河套蜜瓜生产现状调查[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2年04期 |
13 |
张伟平,胡晓红,苏惠明,王淑丽,满达,崔协成;河套蜜瓜保鲜剂筛选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年01期 |
14 |
王存计;河套蜜瓜的经济效益和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1995年06期 |
15 |
康锡兰,石辛民,梁运章;河套蜜瓜(Cucumis melo cv.Hetao)静电法保鲜的试验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9年02期 |
16 |
张竞秋,郝金凤,方天祺,李颖,哈斯阿古拉;河套蜜瓜组织培养和再生植株比较研究[J];北方园艺;2003年01期 |
17 |
林利龙
,温波;绿色哈密瓜河套蜜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3年03期 |
18 |
苏慧明,胡小红,王若菁,张伟平,崔协成;河套蜜瓜成熟、采后代谢及生理特征[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9 |
李海负;;河套蜜瓜华莱士[J];大自然;1994年05期 |
20 |
梁莉,李荣富,秦海峰,高培德;河套蜜瓜良种繁育技术规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