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基4A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苯乙烯的环氧化性能研究
【摘要】:环氧苯乙烷是精细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香料的合成、制药、精细化工以及化妆品等领域。苯乙烯环氧化反应制备环氧乙烷的过程中,催化剂起到重要的作用,用于该反应的催化剂种类较多,银基催化剂是其中一种高效催化剂。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催化剂逐渐被应用于有机化工生产中,纳米银基催化剂已被应用于环氧苯乙烷的制备,但纳米催化剂中金属纳米粒子易烧结、团聚,使得催化剂活性位点减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发展一种制备稳定的、高效的纳米银基催化剂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采用4A分子筛为载体,研究了通过浸渍法、一锅水热技术或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制备银纳米粒子/4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的工艺条件,并初步探索了复合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的4A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浸渍、液相还原制备银纳米粒子/4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对其进行了FT-IR、UV-vis、SEM、TEM、BET、XRD和XPS表征,表明该催化剂中4A分子筛呈现较规整的立方晶体形态,且结晶度较好;粒径较小的银纳米粒子均匀地分布在4A分子筛上,纳米银以面心立方结构的晶型存在,价态为零价。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两种方式制备的催化剂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效果,其中由吸附银离子、水合肼还原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催化效果较好。乙腈为溶剂时,82℃下反应苯乙烯转化率为84.9%,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为57.7%。2、将溶剂热制备4A分子筛与原位还原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结合,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银纳米粒子/4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性能。通过SEM、TEM、BET、XRD、UV-vis、FT-IR以及XPS等测试方法的表征,确定一步水热技术可制备载有分散性较好的银纳米粒子的4A分子筛,且银纳米粒子是以零价形式存在的面心立方结构晶体。催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为0.04 g时,乙腈为溶剂,82℃反应48 h,苯乙烯的转化率可达到80.8%,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高达89.2%,且催化剂展现出较好的循环使用性能。3、在传统浸渍法制备银/4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制备基础上,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制备了银基4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并研究了该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采用两种方式制备了复合催化剂:第一种方法是将4A分子筛与制备的银纳米溶胶进行混合,经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获得4A分子筛载银复合材料,450℃煅烧除去银溶胶的保护剂(PVP),即得到载银4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第二种方法是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将银离子负载到4A分子筛上,经高压加氢得到银纳米粒子/4A分子筛复合催化剂。通过SEM、TEM、BET、XRD以及XPS等测试手段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确定了两种方法均能制备出形态较好的复合催化剂。研究了两种复合催化剂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催化剂均展示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尤其是第二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0.05 g时,乙腈为溶剂,82℃反应26 h,苯乙烯的转化率可达到97.8%,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高达90.4%。与前两章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催化剂的活性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反应溶剂、氧源的选择可以调控产物的选择性,当TBHP为氧源,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时,反应6 h苯甲醛选择性为76.2%;当使用H2O2作为氧源,乙腈作为溶剂时,反应10h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97.6%,BZ的选择性高达91.6%。本论文的研究,可以为绿色化合成高催化活性且易回收的负载型纳米银催化剂提供新的思路。
|
|
|
|
1 |
法幼华;徐诗伟;;A环饱和甾体的微生物转化作用——Ⅳ.节杆菌9-2菌株的环氧化反应[J];微生物学报;1984年04期 |
2 |
李振肃,马桂林;3β-羟基-5,16-孕甾双稀-20-酮醋酸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J];北京医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
3 |
王泽民;薛婉君;李桂如;练汝丰;;全合成东莨菪碱的环氧化反应[J];医药工业;1984年03期 |
4 |
吴锡尊;张文智;;环已烯电化学环氧化反应的研究——电势阶跃暂态法测试的 P—平面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
5 |
张生勇;刘瑞蓝;;环氧化反应的新进展[J];有机化学;1989年06期 |
6 |
赵景慧;何宽;汪劲松;李亚君;;有机酸盐类在环氧化反应中的作用[J];陕西化工;1992年03期 |
7 |
韩国斌,闫儒峰,翟封振;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在植物油环氧化反应中催化性能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93年06期 |
8 |
杭晓敏;多釜串联油脂连续环氧化反应工艺模型化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9 |
戚建英,杨启云,刘振义,李贤均;纳米二氧化钛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Ⅰ)[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4期 |
10 |
杨科珂,孙红,李瑞霞,吴大诚;天然橡胶的环氧化反应[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11 |
李东红,陈淑华,赵华明;杯[6]芳烃-双锰卟啉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J];分子催化;2003年01期 |
12 |
孙小玲;韩文君;;萜烯的催化环氧化反应研究新进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3 |
孔繁祚;;不对称环氧化反应[J];化学通报;1985年11期 |
14 |
K.B.Sharpless;楼柏良;;钛催化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发现[J];有机化学;1988年03期 |
15 |
张招贵,刘志刚,郭春荣;环氧米糠油的研制[J];化学世界;1990年07期 |
16 |
李成岳,苏德新,王静,蒋其友,艾大刚;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态特性与反应器的动态操作(Ⅱ)——反应器强制动态操作的时间平均特性[J];化工学报;1992年03期 |
17 |
李谦和,尹笃林,张剑峰;β-蒎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1997年02期 |
18 |
戚建英,杨启云,刘振义,李贤均;纳米二氧化钛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研究[J];分子催化;2000年04期 |
19 |
柳文敏;刘雪英;何炜;刘鹏;张生勇;;可回收(S)-脯氨醇衍生物在催化查尔酮类化合物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J];分子催化;2007年03期 |
20 |
吴梅;王斌;王寿峰;孙伟;;手性四氮锰配合物催化α,β-不饱和烯酮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研究[J];分子催化;201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