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流域内蒙段径流插补预测分析及径流变化影响评价研究
【摘要】:河川径流是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又是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是可供人类长期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其变化运动规律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滦河流域内蒙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将地质统计学理论、传统的水文气象统计分析方法以及SWAT水文模型分别应用于滦河内蒙段径流缺测资料的插补预测和水文气象变量的时空变异分析、水文气象变量时间特征分析以及河川径流变化影响评价的分析研究中。深入综合地开展这几方面的研究对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首先对地质统计学理论中月尺度的协克立格模型和年尺度的基于孔穴效应的时空协克立格模型进行了研究,应用这两个模型分别对外沟门站2001-2009年缺测月、年径流进行了插补延长,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插补结果具有一定的精度,这为地质统计学在水文变量插补延长上的应用提供了比较好的研究方法。然后应用传统的水文气象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径流的年际、年代及季节变化、年内分配进行了分析。
(2)应用地质统计学理论中的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对研究区降水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降水进行了空间插值研究。结果显示多时段泛克立格模型与以往人们常用的克立格模型的区别在于,它考虑了水文气象变量的时空随机特性,能够充分地利用变量在时间上的长期观测资料,为测站稀疏地区水文气象变量的空间变异分析以及空间插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这也是该法的优点所在。然后应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降水量、气温和蒸发量的年际、年代及季节变化、年内变化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用复回归模型分析了流域河川径流与降水和气温之间的关系,得出径流与降水相关性较好,与气温的相关性次之。
(3)运用SWAT模型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河川径流年代、季节以及年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河川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要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要大于直接影响。
(4)运用SWAT模型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流域河川径流的可能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径流对降水的敏感性要大于对气温的敏感性,在假定气候情景下未来90年流域径流量将有所增加;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流量的排序为沙地或裸地耕地林地草地。
|
|
|
|
1 |
孙智辉;罗琳;苏锋;李新亚;;陕北北部植被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及对径流的影响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
2 |
刘刚才,林三益,刘淑珍;四川丘陵区常规耕作制下紫色土径流发生特征及其表面流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02年12期 |
3 |
刘俊萍,田峰巍,黄强,佟春生;基于小波分析的黄河河川径流变化规律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
4 |
刘守杰;杨继政;刘东生;;森林对河川洪水径流影响[J];科技资讯;2007年09期 |
5 |
陈圆;马钦彦;王玉涛;康峰峰;田平;卢俊峰;;北京密云水库及入库径流水化学特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6 |
张起仁;北京河流典型站水文资料相关性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7 |
陈惠源,邓年举,万俊,汪大山;径流过程随机描述有关问题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89年04期 |
8 |
王金叶,车克钧;祁连山森林复合流域径流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8年01期 |
9 |
张利亚;张利平;曹枫林;宋星原;;基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机制的径流预测模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6期 |
10 |
杨霞;;水文下垫面对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
11 |
韩添丁;叶柏生;李向应;焦克勤;李忠勤;;乌鲁木齐河源径流电导率和TDS的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09年04期 |
12 |
韩添丁;高明杰;叶柏生;焦克勤;;乌鲁木齐河源冰雪及多年冻土径流过程特征[J];冰川冻土;2010年03期 |
13 |
汤奇成;近年塔里木盆地河川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沙漠;1992年02期 |
14 |
王彦国,李敏学,王进,王建文,毛炜峄,王顺德;塔里木河流域2001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运行分析[J];冰川冻土;2003年04期 |
15 |
尹佃忠;森林植被对地下水补给作用分析[J];地下水;2003年01期 |
16 |
William A.Gough;加拿大Hudson海湾地区的水文研究(英文)[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4期 |
17 |
梁述杰;山西省河川径流量计算的科学发展观问题探讨[J];山西水利;2005年05期 |
18 |
王道席;张梦宇;张正斌;;沁河河川径流近年持续偏枯成因探析[J];人民黄河;2006年07期 |
19 |
吴翠萍;;长治市河川径流量衰减成因分析[J];山西水利;2006年06期 |
20 |
莫淑红;张高锋;沈冰;张晓伟;;新疆和田河流域河川径流混沌特性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