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肉鸡和农昌Ⅱ号蛋鸡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液免疫规律的研究
【摘要】:
为了研究雏鸡生长过程中血液免疫机能的变化规律,对AA肉鸡和农昌2号蛋鸡在生产饲养条件下,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学技术等方法,在不同日龄检测血液中红细胞吸附功能、CD3+、CD4+、CD8+T细胞含量、Bu1+B细胞、K1+单核细胞、血清IgG、IgM、IgA、GH、T3、T4、TSH、COR和ACTH等指标含量。结果显示:AA肉鸡随着年龄的增长,红细胞数量逐渐增加。1~5日龄时,AA肉鸡的RBC免疫功能降低,5~14日龄RBC免疫功能逐渐成熟。1~14日龄时农昌Ⅱ号蛋鸡刚出壳时红细胞吸附能力较强,但在两周之内快速下降,维持两周后又回升并维持。AA肉鸡7日龄时血液CD3+T细胞含量降到最少,7~21日龄时直达最高峰,随着疫苗浓度的减少28日龄时T细胞快速回落。两次免疫均引起CD4+T细胞增加。7日龄时CD8+T细胞含量低,14日龄时CD8+T细胞含量增加,机体识别内源性抗原的能力强。在1~7日龄CD4+/CD8+升高,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提高,21日龄左右时达最高。农昌Ⅱ号蛋鸡1~21日龄时CD3+T细胞很少受到疫苗作用,而第二次疫苗免疫后,随着疫苗浓度减少28日龄时CD3+T细胞含量快速下降。两次免疫后的14、28日龄时CD4+T细胞均有上升。7日龄CD8+T细胞增加,机体识别内源性抗原的能力增强;CD4+/CD8+比例逐渐升高,1~28日龄时细胞免疫功能逐渐增加到最高,28~56日龄稍微下降。AA肉鸡1~7日龄时B细胞可能部分转化为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而减少。而6、20日龄下午的新城疫疫苗的免疫都引起B细胞的大量增殖,使7~28日龄时B淋巴细胞持续上升。1~5日龄时,随着卵黄囊母原抗体的吸收入血IgG含量增加,并且第二次免疫后IgG含量也增加。IgM因母原抗体的吸收而在1~3日龄水平很高,并当6日龄口服疫苗后及时与抗原结合,IgM浓度很快降低,导致14日龄的低谷。由于20日龄二免,使21日龄产生又一个高峰。IgA的水平略低于IgM,但与IgM的变化规律相似,只是高峰在21~28日龄。农昌Ⅱ号蛋鸡1~21日龄持续上升,6日龄下午的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引起B细胞的大量增殖,IgG含量增加。蛋鸡单核细胞数量在70日龄时增加在70日龄左右抗体降低而被外来病原袭击,摧毁了细胞免疫,激活体液免疫。GH、T3、T4、TSH、COR、ACTH含量等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进一步证实GH对CD4+/CD8+比例的影响和COR抑制单核细胞发育和抑制抗体的形成;并发现AA肉鸡整个生长发育期GH含量变化完全与B淋巴细胞和IgM、IgA变化相似,GH可直接或间接影响B细胞的发育和功能,GH促进蛋鸡的B淋巴细胞的早期发育和T细胞发育。T3和T4均能增加淋巴细胞;TSH含量变化与T3成反比,能促进RBC免疫功能。ACTH降低CD8+T细胞含量也降低其他淋巴细胞。发现AA肉鸡激素变化比农昌Ⅱ号蛋鸡更有规律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831
|
|
|
|
1 |
胡格,穆祥,段慧琴,杨佐君,高立云;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1期 |
2 |
陈家旭,杨维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概况及其与中医肝脏关系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3 |
陈雪娴;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间的联系[J];生物学通报;1999年05期 |
4 |
刘辉,周迪,牛钟相,柴同杰;红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年02期 |
5 |
杨倩,毛卫华;鸡和猪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结构蛋白的比较[J];畜牧与兽医;2003年10期 |
6 |
马彦博;呙于明;袁建敏;王忠;聂伟;;爱拔益加(AA)肉鸡和北京油鸡红细胞免疫以及黏膜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J];畜牧与兽医;2006年08期 |
7 |
武彩红,宋建德,李宏全,高海;红细胞免疫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杂志;2002年03期 |
8 |
吴敏毓,汤斌,曲卫敏;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对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年03期 |
9 |
崔恒敏,陈怀涛;动物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科技;2003年05期 |
10 |
姜国均;周帮会;郭红斌;张庆茹;黄会岭;;增免散对鸡脾T淋巴细胞CD4~+和CD8~+亚群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学;2006年02期 |
|
|
|
|
|
1 |
方富贵,吴金节,李福宝,余家平,张丽霞,蒋书东;成年皖西白鹅母鹅消化腺的形态学观察[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
2 |
尹荣焕;尹荣兰;杨玉英;潘树德;苏振山;白文林;;PCR技术检测熟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
3 |
秦召;康相涛;李国喜;;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品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
4 |
陈明林,张小平;安徽羽叶报春RAPD分析实验条件优化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5 |
陈一招,徐如祥,张世忠,邹玲;p16基因的不同转染方法对脑胶质瘤细胞的不同作用[J];癌症;2000年02期 |
6 |
陈玉宝,侯健,傅卫军,丁思奇,王东星,袁振刚,孔宪涛;As_2O_3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机制研究[J];癌症;2003年12期 |
7 |
荣举,许丽艳,蔡唯佳,熊兴东,李劲涛,方王楷,沈忠英,李恩民;Fascin 1基因在永生化食管上皮细胞癌变中的表达[J];癌症;2004年03期 |
8 |
于华众,李章平,李上共,吴朝明;血浆MMPs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转移的关系[J];癌症;2005年06期 |
9 |
雷质文,黄劼,梁艳,刘莉,俞开康;用核酸探针技术检测脊尾白虾体内的白斑综合症病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0 |
徐翮飞,罗兵;HSV-1包膜糖蛋白G原核表达克隆的构建和表达[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
|
|
|
|
1 |
陈文华;张映;;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神经生长因子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6年11期 |
2 |
李升和,顾有方,王珏,商常发,陈会良;硼中毒对固始鸡生长性能及胸腺发育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3 |
陈雪娴;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间的联系[J];生物学通报;1999年05期 |
4 |
张日俊,周毓平,黄燕,杨汉春;锌对肉仔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1999年06期 |
5 |
袁文丹,陈金荣,石增立,刘丽,王国祥;雌激素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5年05期 |
6 |
李丕鹏,王平;鸡免疫器官存在神经内分泌细胞[J];自然杂志;1998年03期 |
|
|
|
|
|
1 |
史钧,吴萍,张彬强;爱拔益加肉鸡红细胞免疫吸附性能的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2 |
陈家旭;;肝脏实质的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
3 |
高学军,李庆章;雏鸡感染vMDV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
4 |
武国强,王晓宁,张会敏;中药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J];河北中医;2004年11期 |
5 |
徐世文,李术;氟对蛋鸡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0年04期 |
6 |
王林杰,张永富,徐毓琪;红细胞作为超氧化物歧化酶载体初探[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7年06期 |
7 |
李丕鹏,邓泽沛,王平;蛇胸腺的神经内分沁细胞[J];解剖学报;1997年04期 |
8 |
张华,薛家宾,黄克和,陈兴祥,徐为中;左旋咪唑对正常和受抑制兔体外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
9 |
蔡完其,孙佩芳;三种鲤对暴发性鱼病抗病力的差异[J];水产学报;1994年04期 |
10 |
郭峰,张延东;血清对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作用的测定[J];现代免疫学;1987年03期 |
|
|
|
|
|
1 |
李玉圣;《AA肉鸡爆发大肠杆菌病的诊治》一文中的呋喃唑酮用药剂量质疑[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7年12期 |
2 |
王俊,张训海;AA肉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J];畜牧与兽医;1996年02期 |
3 |
赵权,林雁春,孙泽威,姜秀云,徐凤宇;1日龄AA肉鸡耐热力试验[J];中国家禽;2000年06期 |
4 |
李倩,李朝阳;AA肉鸡防疫新城疫诱发法氏囊病[J];中国动物检疫;2004年03期 |
5 |
郭定宗,杨世锦,吴建光,李家奎;ND野毒感染病鸡MDA含量和SOD活性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年05期 |
6 |
孙志学;一起AA肉鸡氟中毒的诊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年05期 |
7 |
杜荣建,蔡贞忠;AA肉鸡育雏期饲养要点[J];农村养殖技术;2002年08期 |
8 |
薛家葵,丁才兴;AA肉鸡念珠菌病的诊治[J];中国禽业导刊;2002年20期 |
9 |
丁小波;文利新;谢岚;;纳米氧化锌对AA肉鸡血液溶菌酶含量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8年14期 |
10 |
丁小波;文利新;袁慧;;纳米氧化锌对AA肉鸡肝脏金属硫蛋白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