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机理的研究
【摘要】:
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是北方果树主要病害之一,危害十分严重,而且范围广泛,从幼树到衰老树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造成苹果树死枝、死树、毁园的主要原因,也严重地阻碍了北方果树的发展。青霉素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促进型生长调节剂已应用生产。本文主要阐述了青霉素对果树腐烂病防愈效果。主要内容包括: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提纯、鉴定;青霉素液对腐烂病刮治伤口的愈合效果以及阻止病原菌的侵染;病原菌分泌果胶酶的鉴定以及青霉素液对其的影响;青霉素液对树体抗病性的影响。
1.在内蒙古园艺示范园区采集的病组织分离获得致病菌,依据柯赫氏法则,确定引起该地区苹果腐烂病的病原菌是苹果壳囊孢(Cytospora sp.)。
2. 1.2万单位·L-1的青霉素液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促进伤口的愈合:刮治病疤愈合率为43.69%,其相对防效达到77.5%,刮治病疤的病害复发率仅为5%;青霉素预处理树体,接种病原菌后,其发病率仅为3%。
3.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在侵染寄主过程中分泌大量果胶酶。青霉素液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没有抑制作用,甚至有促进作用;青霉素液在液体培养基中对病原菌分泌果胶酶也没有抑制作用,但在感病树体上喷施可以有效地抑制果胶酶的活性,特别是1.2万单位·L-1的处理,可以使果胶酶的活性降低到对照的0.18倍。
4. 0.8、1.2、1.6万单位·L-1的青霉素液可以提高PAL活性、木质素的含量、POD的活性、PPO的活性和RGP的含量;0.8万单位·L-1的青霉素液处理提高PAL活性、POD的活性、HRGP的含量,1.2万单位·L-1青霉素液对木质素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1.6万单位·L-1处理可以明显地提高PAL活性。
|
|
|
|
1 |
刘庆颖;张永嘉;吴泽阳;;石斑鱼烂尾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2 |
孔凡彬;高扬帆;陈锡岭;李广领;陈军;;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菌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3 |
许丹宁;侯振中;薛岩;孙庆申;;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02期 |
4 |
马琼;万佐玺;秦恩华;周光来;柳俊;余展深;;魔芋白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5 |
孙翰昌;杨帆;;草鱼肠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J];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
6 |
郭伶;陈艳会;陈宝利;;奶牛急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牛业科学;2011年01期 |
7 |
吳紀棠,尚兆信,潘乃珍,周国乃;猪副伤寒病原菌粗制內毒素对猪副伤寒发病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1964年03期 |
8 |
暴增海;;日发现苹果新病原菌[J];农业科技通讯;1992年06期 |
9 |
朱红;国外检测种子病原菌的最新进展[J];种子;1991年04期 |
10 |
韩庆新,辛惠普;大豆根腐病原菌[J];植物病理学报;1991年03期 |
11 |
韩庆新;;土传病原菌侵染期与潜育期的简易测定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1989年04期 |
12 |
陈容庄,何承苗;代料栽培食用菌中新发现的两种污染菌[J];食用菌;1993年06期 |
13 |
刘淑绮,李同庆;茶萎芽病原菌的初步鉴定与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1984年04期 |
14 |
李普生;猪丹毒治疗后的带菌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1993年02期 |
15 |
刘慇;吴玉柱;季延平;段春华;刘幸红;王守国;;杨树木材变色病病原菌生理学特性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
16 |
王丽华,苗华民,孟繁明,徐玉恒;山东芦笋褐斑病病原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3年02期 |
17 |
苏悌之,陈秀道,贲桂英;禾谷穗腐病中穗螨与病原菌共生关系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1年02期 |
18 |
小林享夫;张连芹;;白绢病[J];广东林业科技;1986年03期 |
19 |
张建强;;桑螟细菌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四川蚕业;1988年02期 |
20 |
李代永;附子干腐病及防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