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因型沙棘形态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 Sinensis),俄罗斯沙棘(H. rhamnoides)及它们的四个杂交后代共十个沙棘基因型为实验材料,对沙棘的根、茎、叶的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探讨分析了抗旱性强、中、弱三类沙棘的形态结剖结构特征和及其变化规律,为沙棘的抗旱机理研究、抗旱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沙棘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特征与抗旱性密切相关。其中(1)对叶片的形态和表面结构观察结果证明,叶片比厚度、气孔密度、表皮毛层数和排列紧密度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正相关关系;叶片面积、比面积、气孔大小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2)对叶片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发现,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程度、栅/海的比值、叶片组织紧密度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正相关关系;叶片组织疏松度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
2.沙棘茎的次生结构特征参数与抗旱性关系密切。沙棘茎横切面中维管组织面积、木质部中导管密度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正相关关系;沙棘茎横切面中皮层厚度、木质部中导管大小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
3.沙棘次生根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证明,根横切面中中柱所占的宽度、导管分布的密度、周皮组织厚度和周皮厚度/直径的比值、周皮组织中木栓细胞层数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正相关关系;皮层厚度、皮层厚度/直径的比值与不同基因型沙棘抗旱性呈负相关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S793.6
|
|
|
|
1 |
吴秀菊,李桂琴,袁强;杏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抗旱性机理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2 |
阮成江,李代琼;黄土丘陵区沙棘气孔导度及其影响因子[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6期 |
3 |
张岁岐,李金虎,山仑;干旱下植物气孔运动的调控[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6期 |
4 |
杨建伟,韩蕊莲,魏宇昆,孙群,梁宗锁;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杨树、沙棘水分关系及生长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
5 |
戴怡龄,安黎哲,陈拓,徐世健;寒区不同海拔橘黄罂粟叶片结构特征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
6 |
王泽立,张恒悦,阎先喜,及秀玲,李新征;玉米抗旱品种的形态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8年04期 |
7 |
景蕊莲;作物抗旱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年02期 |
8 |
杨戈;王常贵;;罗布泊地区几种旱生植物茎、叶结构的初步研究[J];干旱区研究;1984年01期 |
9 |
周智彬,徐新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三种灌木的离子吸收特性[J];干旱区研究;2002年01期 |
10 |
胡云;燕玲;李红;;14种荒漠植物茎的解剖结构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1期 |
|
|
|
|
|
1 |
蒙仁宪,周忠泽,王绍林;安徽蓼属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2 |
郑艳,巩劼,刘登义,江勇,许艳梅;景天属(Sedum)8种植物茎的解剖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3 |
卜庆雁,周晏起;果树抗旱性研究进展[J];北方果树;2001年06期 |
4 |
韩建民;抗旱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渗透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渗透调节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5 |
景蕊莲,胡荣海,朱志华,昌小平;冬小麦不同基因型幼苗形态性状遗传力和抗旱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7年02期 |
6 |
宋玉霞,于卫平,王立英,马红爱;贺兰山10种不同植物的旱生结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7年05期 |
7 |
张建华,贾文锁,康绍忠;根系分区灌溉和水分利用效率(英文)[J];西北植物学报;2001年02期 |
8 |
蔡联炳;根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探讨山羊草属基因在小麦属中的渗入Ⅰ.组间途径[J];西北植物学报;1995年01期 |
9 |
祁如虎,李有忠,范建平;16种高山植物叶片内的异细胞及其生态学意义[J];西北植物学报;1998年02期 |
10 |
江龙;作物抗旱性的研究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