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坡面侵蚀分异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的变异,伴随人类强烈的负面干扰,使得我国北方原本脆弱的荒漠草原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本文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期观测和人工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坡面生境分异特征;重点研究坡面风、水侵蚀特性并进行相关机理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侵蚀坡面对位修复研究,并对后期保水抑蚀效应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坡顶部地表粗化比较严重,粗粒含量较多,细颗粒明显减少;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分布与等高线走向呈现出一定的规律,随着地形由高到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由小变大,颗粒分形维数与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的质地状况对土壤有机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同坡位由于地表植被覆盖的差异,导致坡顶细颗粒物质和有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含量与粗砂呈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2)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土壤水分受不同的影响因子,低洼地和坡底土壤0-30 cm的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好的空间连续性,坡中含水量总体呈斑点状不均匀分布,水分格局分布空间连续性较差;低洼地、坡底土壤的供水、持水性能要优于坡顶;入渗速率表现为坡顶坡中坡底低洼地,土壤初始含水量、总孔隙和土壤紧实度与土壤入渗率存在显著相关性,Horton入渗方程能够更好地反映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
(3)风蚀强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风蚀量从坡面顶部到下部依次递减;植被盖度与土壤风蚀量呈幂函数相关。草原地表抗风蚀的有效植被盖度为60%;地表含水量与风速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输沙量随风速增大而增加。植被覆盖度、风速以及土壤含水量3个影响因子对输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风速和植被盖度交互作用的主效应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最大,风速和土壤水分交互作用次之,最小的是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交互。
(4)地表产流前期泥沙含量最高,占据收集泥沙总重量的69.06%,土壤损失主要在坡面前期产流,流失泥沙中砂粒含量在产流初期较高,粉粒、粘粒含量在径流后期明显增多;径流含沙量与土壤前期水分之间的关系呈近似一元二次方程抛物线变化,荒漠草原坡面土壤流失最少的前期最优土壤含水量值为17.5%。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地表径流,地表植被的截流作用主要表现在产流前期。
(5)保水剂处理后,土壤的持水能力不同程度降低,释放水分能力增强,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侵蚀量逐渐减小。枯落物、砾石覆盖具有显著的减沙减水效应;补充灌溉对于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
|
|
1 |
刘育钜,高兆宁,杨彩霞,查仙芳,马成俊;宁夏引黄新灌区的开垦与昆虫类群的演替[J];西北农业学报;1992年03期 |
2 |
赛胜宝;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带的严重荒漠化及其治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1年04期 |
3 |
巴士杰;于中流;吴高升;;提高荒漠草原区畜牧业系统生产力综合试验简报[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Z1期 |
4 |
李震川;;扎根草原二十八年——记赵银才同志在达茂联合旗从事林业工作的事迹[J];内蒙古林业;1983年10期 |
5 |
;温带草原[J];生命世界;1985年04期 |
6 |
王晓江;章中;师东强;;荒漠草原封育效益的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1991年06期 |
7 |
杨彩霞,刘育钜,马成俊,韩运发;宁夏及内蒙西部荒漠草原缨翅目种类调查[J];西北农业学报;1993年04期 |
8 |
师东强;王晓江;章海波;;乌拉特荒漠草原三种灌木的空间格局及生态分析[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3年02期 |
9 |
王晓江,章中,赵文义;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4年03期 |
10 |
海宝双,全松梅,郭丽珍;北美三种冰草属牧草引种试验[J];内蒙古草业;2000年02期 |
11 |
宛涛,燕玲,李红,伊卫东;贺兰山荒漠草原几种主要植物花粉形态观察[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
12 |
杜茜;马琨;;宁夏荒漠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J];生态环境;2007年04期 |
13 |
马治华;刘桂香;李景平;李洁;;内蒙古荒漠草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中国草地学报;2007年06期 |
14 |
吴志毅;王明玖;李志强;陈海军;;2种方法在荒漠草原植物种群分布格局中的适用性比较[J];草业科学;2008年04期 |
15 |
马红彬;;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几种牧草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2期 |
16 |
祁茹;;宁夏荒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
17 |
吴永胜;马万里;李浩;吕桂芬;卢萍;;内蒙古退化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季节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2期 |
18 |
吴高升;;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发展饲草料生产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Z1期 |
19 |
韩芳;牛建明;刘朋涛;那日苏;张艳楠;王海;;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牧草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0年05期 |
20 |
高二友;;内蒙古荒漠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