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及其降解基因Tri101的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
【摘要】:
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 FHB)是由镰刀菌引起的谷类作物病害之一,其产生的单族毒素对人、畜毒性大,可引起多种中毒症状。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ium Schwabe) Tri101基因编码的单端孢酶烯3-O-乙酰转移酶通过加乙酰基的形式使单族毒素降解为低毒物质。本文研究了禾谷镰刀菌的DON毒素及其降解基因Tri101的克隆、表达和在小麦中的遗传转化,为作物脱毒和有效防治赤霉病奠定理论基础,为经济、安全和高效净化食物和饲料中真菌毒素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包括:
1.野生型禾谷镰刀菌0623(F. graminearum 0623,简称Fg0623)在PDA平板上28℃分别培养3d、5d、7d,气生菌丝生长旺盛,中心菌丝在培养第7d开始老化;菌落基质由白色变为红色,部分基质呈深红色;在绿豆汤培养基中25℃、180rpm振动培养3d时,其镰刀状孢子清晰可见。在小麦培养基上25℃分别培养10d、20d、30d、40d、50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DON的含量,结果显示DON产量与培养时间呈近似抛物线型关系,在30d时最高,30d后迅速下降。
2.利用RT-PCR克隆Fg0623的Tri101基因cDNA片段并测序,Tri101基因核苷酸序列阅读框架全长1 356bp(GenBank序列号:GQ907236),编码451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49.45 kDa,等电点为5.14。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它与Kimura报道的禾谷镰刀菌Tri10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56%,与其它13种镰刀菌的Tri10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91%~75.68%。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Fg0623与F. sporotrichioides属于同一进化枝且与F. asiaticum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F. oxysporum、F. moniliforme、F. nygamai、F. nisikadoi和F. decemcellulare的亲缘关系较远。
3.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Tri101转化大肠杆菌BL2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Tri101基因在BL21中高效表达,融合蛋白GST-Tri101分子量为75.45 kDa。将该融合蛋白切胶纯化制备兔抗GST-Tri101多克隆抗体,经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为1: 256 00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制备的抗体与原核细胞体外表达的Tri101蛋白可以特异性结合。应用该抗体验证了感赤霉病小麦中Tri101基因的表达。
4.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小麦生长点转化法将pCAMBIA1301-Tri101-EHA105转入小麦品种豫麦18、郑麦366和郑麦9962中。100mg/L潮霉素筛选后的转化植株用PCR进一步验证,获得T0代小麦植株分别为32、15和29株,GUS染色结果显示有蓝色位点,证明Tri101基因已经整合进小麦基因组中并成功表达。
|
|
|
|
1 |
李清铣;王彰明;;麦类禾谷镰刀菌致病性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1982年03期 |
2 |
徐素珍;陆金土;;禾谷镰刀菌致病专化性的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1984年06期 |
3 |
沈志华;王标;陆仕华;魏春妹;张沪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J];上海农业学报;1989年01期 |
4 |
魏春妹;陆仕华;薛伟龙;徐素珍;张吾桐;;长江中下游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禾谷镰刀菌的分布[J];上海农业科技;1990年06期 |
5 |
邱艳,刘亚辉;宁夏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6 |
赵旭;郑文辉;张承康;王爱荣;鲁国东;王宗华;;禾谷镰刀菌侵染拟南芥的研究[J];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年02期 |
7 |
傅雪琳,何平,张志胜,张乐庆;禾谷镰刀菌培养滤液对小麦种子萌发代谢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8 |
杨靖然;蒋伶活;;禾谷镰刀菌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
9 |
张大军;邱德文;蒋伶活;;禾谷镰刀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
10 |
徐敬友;徐雍皋;方中达;;禾谷镰刀菌“种”的变异观察[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1年02期 |
11 |
罗文富;李美堂;杨南町;;胡卢巴及其他药材植物病原镰刀菌鉴定[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
12 |
温云平;马鸿翔;陆维忠;袁生;;小麦赤霉病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碱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J];江苏农业学报;2006年02期 |
13 |
王保通;王阳;商鸿生;史亚千;刘恒;李春游;刘新江;;小麦秆腐的病原与危害调查[J];植物保护;2009年02期 |
14 |
武爱波;赵纯森;李和平;姚明镜;廖玉才;;2套小麦鉴别寄主对我国代表性禾谷镰刀菌的抗性反应[J];植物病理学报;2006年03期 |
15 |
刘恒;侯丽娟;马红娜;白耀博;李强;王保通;;陕西省小麦禾谷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10年06期 |
16 |
李清铣;王彰明;;江苏麦类禾谷镰刀菌变异性的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3年01期 |
17 |
陈耀锋,朱庆麟,杨祥;镰刀菌粗毒素的特性及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1992年03期 |
18 |
赵纯森,马星霞,武爱波,瞿波,廖玉才;禾谷镰刀菌培养性状与致病力的相关性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9 |
高洪敏,陈捷,何晶,宁家林,于兵,刘君,哈娟;禾谷镰刀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5年03期 |
20 |
周书麒;小麦赤霉病菌致病性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