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世界经济史部分编写研究
【摘要】:2003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依据该标准,教材市场出现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属于占市场份额较大的版本。“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必修部分包括“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三册。必修Ⅱ专门讲述中外经济史,其中世界经济史部分有四个专题,分别是: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八“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这四个专题占必修Ⅱ内容的1/2,始于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止于21世纪初的经济全球化,时间跨度近6个世纪。
阅读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后,笔者发现该版教材世界经济史部分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第一,缺少古希腊经济史方面的内容;第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部分,仅仅讲述了美、德两国工业革命的情况,其他国家未作介绍;第三,在罗斯福新政的作用部分,仅介绍了积极作用,忽略了负面效应;第四,在社会生活部分,介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却没有相应的其他国家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第五,教材仍未摆脱“欧洲中心论”。其次,在教材内容的处理方面:第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史专题讲述,第三次工业革命却划归科技文化史,分类标准不一致;第二,“蓝鹰运动”等史实的表述不够准确;第三,先政治后经济、文化的教材编排顺序,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第四,引入大量经济学概念,增加了教学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做如下调整: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方面:第一,适当增加古希腊经济史;第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部分,增加对美、德以外国家工业革命的介绍;第三,在罗斯福新政部分,阐述积极意义的同时,增加消极作用的内容;第四,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相对应,增加其他国家近现代社会生活方面的史实;第五,为摆脱“欧洲中心论”,扩充亚、非、拉美国家的历史。
在教材内容的处理方面:第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划归经济史范畴;第二,审核“蓝鹰运动”等教学内容,确保教材准确无误;第三,把教材编排顺序调整为经济—政治—文化;第四,对教材中出现的经济学概念,采用插入脚注、引申说明、增添实例等方式处理,以降低教学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