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使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本文试图通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对普通高中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虽然现在各大中小城市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效果不明显。本文通过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调查法、案例教学法及数据统计学处理等展开研究。利用王极盛教授编写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乌海市第十中学的630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着问题。在从2013年11月-2014年7月,这8个月中对高一到高三进行调查中发现各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差异,由于高一学生刚从一个环境进入另一个环境生活和学习,一些学生住校不在父母亲身边,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不能适应高中生活。在这一特殊过渡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突出表现在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敌对及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而高二、高三学生相比已经渡过了这个时期。且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在结果中各因子总分超过3分以上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调查及个别访谈中发现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引起的,于是以《稳态与环境》模块为研究对象,从2014年9月-2014年11月间,对高二理三、理六和理八,三个班级进行案例教学。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及评价等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引导互动、总结与反馈、拓展与应用等教学程序,使学生在建构知识网络的同时心理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学科中的渗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且对学生学习动机及情感态度和课堂的表现方面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由于研究能力和时间有限,论文中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地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此,笔者殷切期望能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得到专家和一线高中生物教师的指正与帮助。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