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制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承担着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滑坡。导师制作为培养研究生的基本形式,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国自2006年起实施了以导师制改革为重点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革以来,参与改革试点的部属院校取得了很多成果,也留下了许多教训。然而,作为研究生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却没有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因此,如何推动地方高校进行研究生导师制改革,如何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制,就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制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本文通过梳理有关研究生导师制的文献资料,明确了研究生导师制的内涵。然后,本文运用调查法对内蒙古三所地方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且分析了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本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从相关概念界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研究生导师制发展历程三个方面对研究生导师制进行了概述。第三部分对内蒙古三所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第四部分对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制的对策。对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高校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丰富导师指导模式;导师明确自身职责;学生加强与导师交流。第六部分是结语。主要包括本研究的总结、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