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园地的拓荒者
【摘要】:胡经之为克服以往文艺研究政治化和美学研究哲学化倾向的弊端,率先倡导建立文艺美学学科,并且连续撰文探讨文艺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为这一学科存在的合理性作了有力的论证和辩护。
胡经之的文艺美学研究成绩显著,特色鲜明。首先,体现为他开启了从本体论研究文艺美学的新视角。他克服了传统的文艺社会学、文艺政治学研究的不足,关注艺术本体与人的生存方式之间的联结,从而扩大了理论探索的思维空间和逻辑进向。其次,体现在他构建了独特的理论框架。他从分析审美活动入手探寻审美体验和艺术的审美价值,进而剖析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然后阐释艺术真实、艺术美、艺术形象、艺术意境和艺术形态等,最后转入对艺术的阐释接受和艺术审美教育的论述。整个过程在作者由动态——静态这一精心安排的结构中展开,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理论构架。再次,体现为他对范畴群的合理整合。他善于由此及彼,层层深入,根据范畴之间内在的通约性,建构了富有生命力的范畴链环,并在多层审美规律中演绎范畴,在大范畴中推演范畴的子系统。上世纪90 年代后期,胡经之又转向“文化美学”研究,这可看作是其本体论文艺美学的延伸,因为二者都以关注人的生存境况为出发点。
胡经之的文艺美学研究显示出鲜明的治学特色:适应时代要求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