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MD学生的教育训练研究
【摘要】:
据调查显示,我国存在这样或那样LD儿童的比例高达5.41%~17.8%,而且随着这些儿童年龄的增长,其LD的程度不断加剧。MD作为LD的一种,目前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实证性。基于此,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从实证的角度对MD学生进行教育训练研究,探讨MD学生的成因及其转化途径。
本研究以7名四年级MD学生为被试,采用MD学生训练模式对其进行集中式的综合教育训练,应用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论如下:
1.MD学生通过教育训练能够转化
为期两个月的集中训练后,通过对学生前、后测成绩、学生学习行为表现以及学习态度的变化等对比发现:7名MD学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在学习态度及学习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基本达到了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同时,研究表明,年级越低,MD学生越易转化。
2.MD学生在掌握整数知识中,解应用题是一个主要的难点
解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块。从7名MD学生的前两次测验的试卷分析也可以看到,学生成绩的薄弱环节主要在解应用题的掌握上。学生在解应用题上不仅存在题目表征困难,也存在解题策略和计算能力的不足。因此,在对小学四年级MD学生的转化过程中,解应用题是一个主要的难点和重点。
3.MD学生的教育转化需要心理学知识的参与
教育训练结果表明,在转化MD学生时,要想让他们从逃避数学到勇敢面对,从自卑走向自信,必须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教育。MD学生的成因中除生理疾病、努力程度、解题策略、教师影响等因素外,个体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对MD学生进行教育训练转化时,要依据学生的年级、年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结构等为背景进行因材施教。
4.在转化MD学生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需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力量
学生教育训练虽可粗略地分为智力与非智力两个方面。但在教育训练过程中,教师实际上无法将智力与非智力内容清楚地分割出来,分别教给学生;因这些内容是互相交错、互相作用、综合起来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促进MD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动机和兴趣,从而提高MD学生的学习成绩。
5.MD学生的转化需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虽然MD学生有共同的行为表现和影响因素,但他们也有各自偏重的不良影响因素,甚至这些独特的因素才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MD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