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介入学龄儿童家庭虐待问题研究
【摘要】:学龄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心理较为脆弱敏感的特殊时期。而儿童作为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非常需要来自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保护。然而,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很多家长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把儿童看成是教育的客体,而不是同样拥有人权的主体。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儿童,并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儿童行为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对儿童的管理上总是以打骂或体罚的方式对其进行约束和惩罚。却忽视了这样的方式给儿童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心理伤害,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本研究以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为基础,从具体案例出发,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对我国学龄儿童家庭虐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对文中重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说明,并对个案工作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三部分是通过对包头市光明社区50户家庭的学龄儿童及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初步对我国学龄儿童家庭虐待问题的现状进行大体了解,并根据调查的数据结果,对其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是以包头市光明社区的莹莹家庭为个案对象,运用个案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对该家庭及家庭成员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帮助,从而解决服务对象问题,改善家庭关系状况。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归纳,并对我国儿童家庭虐待问题的预防和干预以及我国儿童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