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预算的实施瓶颈、路径设计与平台构建
【摘要】:参与式预算是指公民用民主的方式决定可支配公共资源用途的机制和过程,是一种诞生于巴西的新型民主预算形式。世界各地诸多成功实践证明参与式预算在促进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民主政治的重建和社会公平的加强等方面都有极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国政府的预算改革主要集中在诸如零基预算改革、政府采购改革等的技术层面,然而,如何处理预算和政府民主治理之间的关系日益凸显为公共预算领域更深层次的问题,将参与式预算进行合适的本土化改造之后推广实施,必然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财政体系完善推波助澜。党的十七大报告《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节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坚定不移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参与权与监督权,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下,浙江温岭等地已经陆续试水参与式预算改革。
本文积极借鉴早期案例所提供的现实依据,既结合国内早期试点所显示参与式预算的潜在优势与可能弊端,亦对美国近来实施公民参与预算的成功经验进行有效的本土化改造,以期能最大限度的归纳出公民参与预算的一般形式、操作流程与实施瓶颈。在提炼案例的基础之上,文章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比较借鉴研究等方法,从公民参与的角度研究公共预算,揭示公民参与对政府公共预算的促进机理,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剖析了公民参与预算的实施瓶颈,并提出相应对策,然而,参与式预算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之功,要想获得成功,为广大公民建构一座预算参与平台是关键。本文探讨了公民参与预算的平台建设路径,即将其细分为人力平台、信息平台和财物平台,进而对每个平台的构建方式进行探究,旨在为建设高效人力平台、打造顺畅信息平台、构筑低耗财物平台提出相关建设性对策,对于公民参与预算这一民主形式的全国性普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进而提高政府运作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公共财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