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DF-PEG共混膜的制备及CO_2分离性能研究
【摘要】:CO2分离对减少温室效应、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实现碳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膜法分离CO2具有设备简单、投资低、能耗少、环境友好等优点,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醚氧基团与CO2之间存在四极-偶极作用可以增大膜对CO2的选择性,这使得聚环氧乙烷(PEO)成为广受关注的CO2分离膜材料。然而,高分子量的PEO结晶度高,气体渗透性能差;低分子量的PEO(也被称为PEG)结晶度低,但机械强度差,不能单独成膜,将低分子量的PEG与聚合物共混制膜是制备高性能CO2分离膜的简单有效方法。
本文首先确定了支撑膜材料、共混聚合物材料和PEG的分子量。选择PP多孔膜为支撑膜,利用不同聚合物与PEG共混,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共混复合膜。发现PVDF-PEG共混膜形成了双连续结构,表现出较好的CO2分离性能;PVDF-PEG/PP膜性能随PEG分子量的增大呈下降趋势,实验选择PEG200为共混材料。
根据正交试验确定的影响PVDF-PEG/PP膜性能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研究了PEG含量、溶剂蒸发温度和PVDF浓度对共混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膜的稳定性。FT-IR分析表明PEG与PVDF司存在氢键作用;DSC结果说明PEG的存在使PVDF的熔点降低。60℃溶剂蒸发制备的膜表面呈球状颗粒连续结构,颗粒直径随PEG含量增大而减小。CO2渗透速率和CO2/N2选择性随共混复合膜中PEG含量的增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EG含量为45%时,CO2渗透速率和CO2/N2选择性分别为3.97GPU和36.0。溶剂蒸发温度对膜结构和CO2渗透速率影响显著,60℃和80℃溶剂蒸发制备的PVDF-PEG45共混膜断面存在疏松的球状颗粒堆积结构,40℃及100℃得到的膜断面为紧密结构。高温促使PVDF从β晶型转变为α晶型,还会造成CO2渗透速率下降,CO2/N2选择性随容积蒸发温度变化不大。PVDF浓度的降低会造成共混膜中PVDF结晶度降低,膜表面球状颗粒尺寸增大。PVDF浓度为14%时,溶剂挥发温度为40℃,CO2/N2选择性达42.7,CO2渗透速率为6.29GPU。常温下PVDF-PEG/PP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0.4MPa操作30天膜性能CO2渗透速率基本不变,CO2/N2选择性未见衰减。
对PVDF-DMAc-PEG体系成膜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浊点分析表明该体系并不严格符合LCP关联式,说明该体系中液-液分相和固-液分相共存。成膜动力学对膜结构影响显著,溶剂蒸发温度在PVDF最大结晶速率温度附近时,成膜过程中以固-液分相为主,形成大量球状颗粒堆积的疏松结构;偏离最大结晶速率温度较大时,以液-液分相为主,形成比较紧密的膜结构,这与SEM和显微镜观测结果一致。
|
|
|
|
1 |
张裕卿,丁健;Al_2O_3的添加对聚砜膜性能的影响[J];化学工程;2000年05期 |
2 |
陈世英,姚文;CA/PAN/DMAc溶液相转变过程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1995年03期 |
3 |
刘文辉,刘晓亚,杨成,陈明清;光交联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年04期 |
4 |
彭志平,粟劲苍,刘朋生;甲壳素/聚氨酯共混物膜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4期 |
5 |
郝继华,尹春燕,戴海平,杨溥臣;低压CTA-CA共混反渗透膜的研制[J];膜科学与技术;1992年04期 |
6 |
;乙基纤维素-二亚水杨基邻苯二胺钴共混富氧膜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8年06期 |
7 |
吴绍艳,张升晖;魔芋葡甘聚糖与瓜尔豆胶共混膜材料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9期 |
8 |
谢建华;庞杰;林惠清;吴劼;何佳宾;;魔芋葡甘聚糖—卡拉胶共混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初探[J];现代食品科技;2007年04期 |
9 |
陈世英,姚文;CA/PAN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2期 |
10 |
方军,黄继才,陈联楷,郭群;壳聚糖-醋酸纤维素共混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J];膜科学与技术;1997年05期 |
11 |
王朝霞,张幼珠,吴徵宇;丝素——PVP共混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
12 |
王碧,王坤余,张廷有,但卫华,叶勇;胶原蛋白-葡甘聚糖-软骨素(CKCs)共混膜的表面性质研究[J];中国皮革;2004年15期 |
13 |
何领好;杨德彬;刘莹;薛瑞;宋锐;;壳聚糖/聚乙二醇共混膜性能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4 |
张林鹤;;壳聚糖-明胶共混膜的制备及机械性能测试[J];包装工程;2010年21期 |
15 |
西珊;胡小玲;梁良;郜捷;;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共混膜的制备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0年06期 |
16 |
杨光,张俐娜;再生纤维素/聚乙烯醇共混膜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4年02期 |
17 |
樊李红,杜予民,唐汝培,黄荣华,郑化;海藻酸钠/水性聚氨酯共混膜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J];分析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
18 |
刘小玲;许时婴;;鸡骨明胶与茁霉多糖共混成膜性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11期 |
19 |
何领好;杨德彬;薛瑞;刘莹;宋锐;;壳聚糖/聚乙二醇共混膜的制备与表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20 |
陈玉波;刘洪涛;;壳聚糖微粉/生物医用聚氨酯共混膜的力学性能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