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流场下最佳振动频率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摘要】:作为换热设备的基本结构单元,二维及三维流路内流体的流体力学特性以及质量和热量的传递强化机理等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相关的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已经得到了脉动流场下三维波壁管内在不同操作条件下质量和热量传递强化的最佳振动频率,但各个最佳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主要关注了脉动流场下三维正弦波壁管内的流动特性,重点考察了脉动流场下三维正弦波壁管内的质量传递强化与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振动频率的关系,并得到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最佳振动频率,进而明确不同操作条件下最佳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为高效热质传递设备的设计和传递强化技术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针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不同流场下各种形状的二维和三维流路内的流动特点。截至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定常流场下二维和三维流路内的研究结果比较成熟,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而在脉动流场下,相对于二维流路的研究成果,三维流路的研究成果仍显不足,特别在确定三维波壁管热质传递的最佳操作条件方面,尚待完善和深入。
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所采用的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和相关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实验装置包括波壁管流路系统和电化学测量系统,实验将以相关的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将电化学技术应用于本实验研究得到质量传递速率。
第三章给出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和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最佳振动频率,进而找到不同操作条件与最佳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对质量传递强化有显著影响,不同振动分率以及净流动雷诺数Res条件下皆存在一个获得最大质量传递强化效果的最佳振动频率;提高脉动振动分率有助于传质强化,同时在中等净流动雷诺数Res下可以获得较好的传质强化效果;不同振动分率下最佳振动频率与净流动雷诺数Re。呈递减的线性关系,且随着振动分率的增加,净流动雷诺数Res的影响在增大。上述结果对于实际换热器的传递强化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对本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第五章指明了未来可拓展的研究内容。
|
|
|
|
1 |
罗小玉,匡震邦;动脉局部狭窄时脉动流的有限元分析[J];力学学报;1992年03期 |
2 |
黄林,柳兆荣;关於动脉中的脉动流[J];力学季刊;1986年02期 |
3 |
许世雄,尹永义;弹性直圆管局部狭窄对脉动流影响的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0年03期 |
4 |
成如翼
,陆启韶;液压管道脉动流问题的适定性与激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5 |
柳兆荣,何烽,徐刚,陈泳;动脉管壁切应力的确定[J];中国科学A辑;2001年07期 |
6 |
乔爱科,伍时桂;主动脉弓内脉动流的有限元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年04期 |
7 |
安维朴;沈静燕;丁润田;;脉动流中圆柱体旋涡脱落的风洞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1986年01期 |
8 |
姚伟,丁光宏,刘辉,王盛章,吕传真,陈韶华;脑循环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识别[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5期 |
9 |
孙永达,贾有权,颜宪秋,陈进贵,张留保,陈锋;心血管内流场的高质量模拟实验研究(Ⅲ)──动态流体双折射法典型应用分析[J];实验力学;1996年03期 |
10 |
廖东华,匡震邦,李珏,韩海潮;二维脉动流场中内皮细胞表面切应力分布的数值模拟[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
11 |
冯忠刚,吴望一;恒磁场对刚性圆直管中脉动流的影响[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5年06期 |
12 |
姚伟,丁光宏,吕传真,陈韶华,刘辉,王盛章;脑Willis环动力学参数计算与临床应用[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3年02期 |
13 |
张应迁;;集中参数模型模拟近生理压力波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14 |
刘建清,田茂诚,王海兴,张冠敏,程林;脉动水流诱导复合曲梁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998年04期 |
15 |
丁光宏,吕传真;脑循环脉动流的集中参数模型[J];力学学报;1996年03期 |
16 |
李小飞;唐桂华;叶培兴;陶文铨;;圆管脉动流的轴对称格子Boltzmann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5期 |
17 |
孙东宁,吴望一;低频交变磁场对于刚性直圆管中脉动流的影响[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7年02期 |
18 |
梁峰;金基铎;;求解输流管道动态响应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
19 |
李正美;鲁雯;郑浩;;血管生物反应器中的血流动力学及其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8年03期 |
20 |
许世雄;具有缓变狭窄直圆管内的脉动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区的血流动力学机制讨论[J];力学学报;198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