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影的数字视频稳像技术研究
【摘要】:自然条件下拍摄的视频通常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导致采集的视频画面间存在不同形式的移位,通常称之为视频抖动,抖动会严重降低视频的视觉质量,也会降低一些视频智能分析系统的分析效果。多年以来,抑制抖动的方式经历了机械稳像、光学稳像和数字稳像三个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视频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数字稳像技术对提高视频质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阅读了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数字稳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当前数字视频稳像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对现有数字稳像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对比。首先,总结了视频抖动特点,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抖动建立数学模型。其次,对已有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矢量估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技术特征等进行了介绍和对比。最后,介绍了当前应用较多的运动补偿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一种针对补偿分量的约束方法。
(2)针对简单平移形式的视频抖动,给出了一种可以对高清视频进行实时稳像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多区域的灰度投影法进行运动矢量估计,通过多个局部运动矢量的中值来获得较稳定的全局运动矢量;然后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计算抖动分量,并利用补偿分量约束方法获得有效的补偿参数,从而校正视频中的平移抖动。
(3)针对平移加旋转混合形式的视频抖动,给出了一种稳像精度和鲁棒性较高的快速稳像方法。该方法采用两步法完成运动矢量估计,首先通过灰度投影法汁算平移运动矢量,在此基础上配准图像旋转中心,并采用圆周投影法计算旋转运动矢量;最后通过卡尔曼滤波和图像插值技术对图像进行校正,从而获得稳定的视频输出。
针对以上两种稳像方法,本文进行了大量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对方法的实时性、精度和鲁棒性等进行了测试,并与当前国内外的同类型稳像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
|
|
|
1 |
赵跃进,连铜淑;编程光学平台[J];光学学报;1994年05期 |
2 |
谷素梅,张经武;CCD摄像机光学惯性稳像跟踪头[J];光学技术;1995年02期 |
3 |
刘平,王平;红外成像系统稳像技术[J];红外技术;2004年05期 |
4 |
刘小陆,赵跃进;平行光路稳像计算机模拟显示的算法分析[J];光学技术;1999年02期 |
5 |
韩绍坤,赵跃进,刘明奇;电子稳像技术及其发展[J];光学技术;2001年01期 |
6 |
郑晶;图像制导技术发展规律的定量研究[J];情报学报;1994年01期 |
7 |
赵跃进,连铜淑;会聚光路中的光学小平台[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1年02期 |
8 |
方强,孙广富,卢焕章;红外焦平面图像稳像处理的FPGA实现[J];微处理机;2001年01期 |
9 |
方强,夏鹏;红外焦平面图像的可重构FPGA通道稳像算法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
10 |
葛鹏;李奇;冯华君;徐之海;陈跃庭;;双三次样条插值联合变换相关器亚像素探测技术[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11期 |
11 |
武治国;韩广良;王明佳;;运动背景下的帧间稳像技术[J];中国光学;2011年05期 |
12 |
任航;张涛;;基于灰度投影法运动估计的成像CCD平移补偿法[J];激光与红外;2009年06期 |
13 |
葛鹏;李奇;冯华君;徐之海;陈跃庭;郑珍珍;;基于光学联合变换相关器的像移探测技术[J];光子学报;2009年10期 |
14 |
石俊霞;薛旭成;郭永飞;;卫星振动对TDICCD成像质量的影响及补偿方法[J];光电工程;2010年12期 |
15 |
徐崟;王斌锐;金英连;;基于特征匹配和卡尔曼滤波的机器人视觉稳像[J];计算机工程;2011年20期 |
16 |
沈宏海,刘晶红,贾平,刘洵,李兴华;摄像稳定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01年02期 |
17 |
吴明翔;陈俐;张建武;;车载摄影摄像装置图像偏移与动态几何像差的分析[J];光学技术;2008年S1期 |
18 |
周渝斌,赵跃进,刘明,王旭宇;基于C6711 DSP的实时数字稳像系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19 |
赵红颖,金宏,熊经武;电子稳像技术概述[J];光学精密工程;2001年04期 |
20 |
周渝斌,赵跃进;基于单向投影矢量的数字电子稳像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