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式防波堤越浪过程的SPH模拟
【摘要】:本文应用基于CSPM法和黎曼解修正的SPH方法建立了主动吸收式二维数值波浪水槽,研究了波浪沿斜坡堤爬坡和越浪过程的水动力特性。
首先,对斜坡堤越浪的研究情况及SPH在水动力学方面的应用情况作了简要的回顾。
然后,详细介绍了SPH方法的基本方程,即函数近似和粒子近似方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基本的控制方程进行了粒子离散,同时介绍了相关的实现技术,如边界条件、搜索方法和时间积分等。接着研究了孤立波在不可渗斜坡堤上的爬坡和越浪过程波面的空间分布及在各个测点历时变化,通过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对比来验证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
最后,对规则波沿可渗透斜坡爬坡和越浪进行了研究。将可渗透斜坡按多孔介质处理,即将自由液面以下的可渗透层离散成流体粒子,求解的是空间平均流动。对渗透层外的流体求解N-S方程,在渗透层内通过将附加外力项加入动量方程来考虑多孔介质对流体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水槽内各个测点自由液面的变化和波浪沿斜坡爬坡和越浪过程中可渗透斜坡堤内的流场和压力分布情况,然后在不同周期、波高、斜坡坡度、孔隙率和平均粒径的情况下研究了越浪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SPH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得到的波面变化情况和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在本文数值模型计算范围内,周期、波高和斜坡坡度对越浪量的影响最大,越浪量随周期和波高的增加而增加,随斜坡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孔隙率对越浪量的影响最小,在周期较小的情况孔隙率为0.4时越浪量有最小值,但与其他孔隙率情况下的越浪量的差值微小,当周期为2s的时越浪量不再随孔隙率变化;平均粒径对越浪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小粒径范围内,平均粒径在10mm到25mm的范围内越浪量随粒径的增加明显减少,平均粒径大于25mm以后越浪量变化很小。
|
|
|
|
1 |
孙精石;李智贤;黄伊立;;鲅鱼圈港防波堤断面试验研究[J];水道港口;1984年03期 |
2 |
孙精石;张吉;;关于港工规范修订的几点意见[J];水道港口;1985年01期 |
3 |
庄;;防波堤[J];珠江水运;2008年11期 |
4 |
徐敏福,孙林云,潘洋;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工程堵口后整体泊稳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1986年05期 |
5 |
黄仕汪;斜坡式防波堤镇脚棱体结构形式初探[J];水运工程;1988年07期 |
6 |
俞聿修;斜坡式防波堤技术的新进展[J];港工技术;1995年03期 |
7 |
沈浩,韩时琳,赵利平;风成波浪与堤岸相互作用的综述[J];水运工程;2004年05期 |
8 |
简福安;海滨电厂护岸堤顶标高的确定方法[J];电力建设;2000年07期 |
9 |
俞聿修;;防波堤技术新进展[J];国际学术动态;2001年01期 |
10 |
朱仁传,斎藤公男;无舱盖船舶甲板上浪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8期 |
11 |
刘子琪,曲淑媛,王振呈;大连大窑湾一期防波堤工程曲线型防浪墙防浪效果的试验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01期 |
12 |
蒲廷芬;斜坡式防波堤设计方法的新发展[J];水运工程;1984年07期 |
13 |
谢建;;斜坡式防波堤的结构优化设计[J];福建建筑;2009年04期 |
14 |
柳玉良;韩炳辰;李玉龙;;斜坡式防波堤护面对胸墙波浪力的影响[J];水运工程;2010年08期 |
15 |
仲跻权,李玉成,赵秀珍,庞甲青;浪波作用下斜坡式防波堤插砌条石护面厚度的试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87年02期 |
16 |
侯国本;;斜坡式防波堤设计波高的分析[J];海岸工程;1988年02期 |
17 |
谢世楞;;斜坡式防波堤的优化设计[J];中国港湾建设;1982年03期 |
18 |
孙精石;竺翊明;;斜坡式防波堤干砌石护面厚度的计算[J];水道港口;1993年02期 |
19 |
赵林;孙苗苗;;多功能生态海滨系统简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9期 |
20 |
程永东,江洧;允许部分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J];水利技术监督;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