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设计环境敏感粘度荧光探针
【摘要】:生物体系的微环境粘度对其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许多疾病与生物体系微环境粘度的改变有关。环境敏感粘度荧光探针,由于其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成为检测生物体系微环境粘度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广泛应用的粘度荧光探针是根据分子内电荷传递(ICT)机理设计的,存在如灵敏度较低等缺点。分子内光致电子转移(PET)机理是荧光探针分子设计中最常应用的原理之一。PET型荧光探针往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PET机理建立理性设计粘度荧光探针的新策略。
本文通过测试不同极性和粘度的溶剂中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4-胺基-1,8-萘酰亚胺和苯胺之间的分子内PET机理。发现这一体系的分子内PET过程遵循两种不同的途径,分子内氢键的形成和分子构象的改变是影响这一体系分子内PET过程的关键因素。提出了两种分子内PET机理:1、通过形成分子内氢键进行的伴随质子转移的分子内PET机理;2、通过形成构象折叠的激基复合物进行的分子内PET机理。
根据对4-胺基-1,8-萘酰亚胺和苯胺之间分子内PET过程的研究,本文提出并建立了一个基于分子内PET机理设计微环境粘度敏感荧光探针的新策略。系统研究了取带基链长、取带基亲疏水性质、连接臂链长等因素对PET型粘度敏感荧光探针灵敏度及测试范围的影响。在分子结构和粘度灵敏度之间建立了明确的构效关系。
共设计合成了B1-B8(N’-苯基-N’-烷基-2’-胺基-4-N-甲基乙胺基-1,8-萘酰亚胺)、C2、C3(N-苯基-N-烷基-3’-胺基-4-丙胺基-1,8-萘酰亚胺)、D2、D3(N’-苯基-N’-烷基-3’-胺基-4-N-甲基丙胺基-1,8-萘酰亚胺)三系列共12个PET型环境敏感粘度荧光探针分子。其中,B3-B8在极性溶剂中表现出较高的粘度灵敏度,高于已报道的ICT型粘度荧光探针分子。例如,B6在5-15mPa.s粘度范围内,荧光强度增加40倍以上,灵敏度达到4.31,超过已报道ICT型粘度荧光探针的灵敏度6倍以上。
另外,设计合成了A1-A3(N-苯基-N-烷基-2’-胺基4-乙胺基-1,8-萘酰亚胺)、C1-C3两系列共6个PET型的极性荧光探针分子。设计合成了B0(4-N-甲基正丁胺基-1,8-萘酰亚胺)这一兼具粘度敏感和极性敏感荧光性质的ICT型荧光探针分子。
|
|
|
|
1 |
赵玲,戴迎春,沈瀛坪,朱中南;聚酯工业生产中催化剂的作用[J];聚酯工业;1999年04期 |
2 |
唐纯,郜宪洪,石崟,郑守新;技术创新 管理细化 实现装置长周期运行[J];聚酯工业;2001年04期 |
3 |
赵均,王娟;PET工程塑料及其在轿车上的应用[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09期 |
4 |
A.Prangnell,金俊弘;用于纤维及纺粘纤维生产的PET瓶片过滤系统[J];国际纺织导报;2002年S1期 |
5 |
李瑞欣,赵家森;PET/EVA共混物的制备及其相容性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7期 |
6 |
张宣;改性剂SIPM生产工艺探讨[J];聚酯工业;2002年01期 |
7 |
刘玉君;余留真空喷淋EG的回用[J];聚酯工业;2002年02期 |
8 |
洪英;连续固相缩聚生产瓶级聚酯技术的综合比较[J];聚酯工业;2002年05期 |
9 |
刑丽华,麻小雷,任桂兰,李华维,王刚,李青山;PET/clay纳米复合材料[J];化工时刊;2003年04期 |
10 |
王丽玲,白艳玲;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ET树脂及成型品中的锑[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8年05期 |
11 |
方传,彭玉成;PET熔体流变特性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塑料;1998年02期 |
12 |
刘少军;大型空压机组安全阀的误跳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J];聚酯工业;2000年03期 |
13 |
肖迎红,Anne Bergeret,Marie-Pierre Foulcmp;PET的湿热老化性能研究[J];塑料科技;2001年04期 |
14 |
杨元坤,胡盼盼,薛斌,潘婉莲,范军,张经明;PET树脂中二氧化钛含量对纤维后拉伸的影响[J];合成纤维工业;2002年03期 |
15 |
马立刚;N_2对PET连续固相缩聚生产的影响探讨[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2年03期 |
16 |
李瑞欣,赵家森;PET/EVA共混物的制备及其流变性能研究[J];聚酯工业;2002年02期 |
17 |
朱根新,刘景煌,张锦东;间歇固相缩聚装置新增结晶系统探析[J];聚酯工业;2002年05期 |
18 |
刘永红,熊伟;熔体齿轮泵国产化的探讨[J];聚酯工业;2003年03期 |
19 |
王璐,赵卫东,张纪光,鞠培勇;提高催化剂的浓度 改善真空状况[J];聚酯工业;2003年03期 |
20 |
鞠培勇,张志伟,侯海军,于洪仁;聚酯消光剂加入工艺的改进[J];聚酯工业;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