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产业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2008年国家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旅游产业由规模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大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步伐。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使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以及国内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由此导致的中国旅游业需求持续上涨必将会促使旅游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壮大。目前旅游产业仍然呈现出规模扩张带动产出的趋势,但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下仍然没有到达对各种投入要素的充分利用,那么在此情形下,效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识别这些影响因素?如何有效提升旅游产业效率,确保旅游产业和谐可持续发展?鉴于以上疑问,本文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
首先,本文对效率、旅游产业、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进行界定。同时在对比国内外关于旅游效率的研究成果时发现,国外的研究要早于国内,国外的研究更侧重于微观层面的,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和中观层面,且涉及的研究领域相对较为狭窄,但国内相关研究正逐步走向细化和功能提高方向。
其次,通过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识别出区域旅游产业效率变动的关键影响因素,运用数据包络法对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进行测算并总结出变化规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识别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区位条件有利于旅游效率的改进;服务业发展规模是负面影响因素,会导致旅游效率的降低,但是程度不大。
最后,根据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旅游产业融合,采用旅游开发竞合模式,建立旅游产业创新体系3个对策进行效率提升能力建设,达到提高区域旅游产业效率,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
|
|
|
1 |
陈枫,吴志宏,南林枝,王铁岭,张辉,乔玉霞,苑履兴;中国旅游发展笔谈[J];旅游学刊;1991年03期 |
2 |
林哲浩,魏霞,张守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以延边地区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3 |
张生,彭华,张强;广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与对策的初步研究[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4 |
周俊满;;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区域旅游开发——以广西贺州市为例[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
5 |
李加军;;淮河流域安徽片区域旅游合作分析[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年09期 |
6 |
张晨;;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11期 |
7 |
曾启鸿;蔡文静;;海上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9期 |
8 |
李永文,史本林;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3期 |
9 |
薛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03年01期 |
10 |
万先进,梁圣蓉;区域旅游竞争力初探——以湖北省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
11 |
谢正磊;韩顺法;管卫华;;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与开发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
12 |
舒小林;王爱忠;麻新华;;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初步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2期 |
13 |
雷钊;杨文选;屈佳;;陕西区域旅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8期 |
14 |
陈珊珊;戢廷玲;;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旅游发展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
15 |
沈伟丽;;淮扬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魅力中国;2009年34期 |
16 |
彭晓玲;;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模式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
17 |
宋家增;发展环渤海区域旅游合作[J];环渤海经济瞭望;1996年05期 |
18 |
郑建瑜,贺宝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9 |
张建;区域旅游媒体营销初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
20 |
尹贻梅;沈阳—大连区域旅游“双核”结构模式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