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预测研究

曲志菁  
【摘要】:水资源是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它的存在保障着世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对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水资源的匮乏现象是全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解决水危机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及预测,以北方沿海城市大连市作为典型代表案例,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北方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所面临的危机。介绍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预测方法三个角度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依照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北方沿海城市的特点,构建了针对北方沿海城市有适用性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并详细介绍了各指标的含义。(2)为克服突变级数法中人为指标重要性排序的主观性,提出将突变级数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大连市2002-2012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级除2010年处于一般可持续程度外,其他年份均处于极弱可持续或弱可持续水平,主要受以下五个指标影响:海水入侵指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城市化水平、三产比重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3)灰色GM(1,1)预测模型适用于单一指数增长的模型,对数据序列出现异常的情况却难以考虑。为了弥补这种缺陷,选用将灰色预测与线性回归相结合的预测模型,预测大连市2013-201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大连市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有下降的趋势,2013-2015年水资源处于一般可持续利用水平,2016和2017年分别处于弱可持续和极弱可持续水平。分析各年份指标可知,三产比重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逐渐下降、海水入侵指数蹿升是导致2013-2017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4)根据评价和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从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顾学明;王世鹏;;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北京市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年03期
2 陈晓红;杨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障碍诊断模型及其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年06期
3 李政;刘韬;;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12期
4 陈云峰;孙殿义;陆根法;;突变级数法在生态适宜度评价中的应用——以镇江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5 程毛林,吉爱平;应用突变级数法综合评价科技进步状况[J];江苏统计;1997年10期
6 解佳龙;胡树华;蒋园园;;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国家高新区竞争力空间分异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12期
7 李楠;汪景宽;裴久渤;;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辽宁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S1期
8 张光宇;刘贻新;谢卫红;李华军;;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技术生态位评价模型[J];系统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9 仵凤清;李建侠;;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11期
10 高科;李夕兵;宫凤强;;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边坡地震稳定性综合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11 朱顺泉;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上市公司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2期
12 曹玮;;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两型社会”建设动态趋势评价——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2期
13 唐志鹏;刘卫东;周国梅;李丽平;刘红光;;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国CO_2减排的影响要素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J];资源科学;2009年11期
14 周秀兰;李志远;;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综合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11期
15 高江波;赵志强;李双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青藏铁路穿越区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11期
16 李小勇,陈传新;对突变级数加减乘除后决策结果是否改变的探讨[J];统计与预测;2000年S1期
17 曹伟;周生路;吴绍华;郑群英;;基于粗糙集与突变级数法的土地利用景观分区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4期
18 王怡;;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5期
19 孟庆武;;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沉降形变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1期
20 孙求华;逄树实;阎晓琳;胡磊;;改进的灰色拓扑预测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浪;王晓光;初军威;;突变级数法在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综合评价中的运用[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范群林;李桃;吴花平;;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软件公司外包服务供应商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韩静轩;苗丽安;;济南市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4 刘丹华;党耀国;;GM(1,1)模型的改进[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吉培荣;;灰色GM(1,1)模型分析与评价[A];数学及其应用文集——中南模糊数学和系统分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卷)[C];1995年
6 潘海涛;;MCMC算法在时间序列中的应用[A];第八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映宏;;灰色理论在长期水文预测中的应用[A];地方水利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第3辑)[C];2005年
8 曹燕华;纪波;殷伯明;;用高三10次月考成绩预测高考成绩的建模比较研究[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宫瑞婷;黄伟;魏京花;;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灰关联分析与预测[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秋萍;闫建波;;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在石油消费预测中的应用[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育红;灰色预测模型与灰色证据组合模型研究及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谢妮;深圳市HIV/AIDS疫情分布特征与预测模型比较[D];中南大学;2011年
3 唐万梅;几个预测方法及模型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毛树华;灰关联决策与灰生成算子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晓佳;基于数据分析的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刘金英;灰色预测理论与评价方法在水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何雄君;钢混异种材料组合结构施工预测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吴宏晓;基于软计算方法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陈志军;高速铁路桥梁动力学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突变评价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2 曲志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与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任树鑫;突变理论及突变级数法在煤岩体失稳问题中的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4 许静;浙江省纺织业景气评价与预警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5 陈礼兴;成都市ITO企业人才供求缺口分析与培养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孙秀玲;海州露天矿闭坑后水质灰色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7 刘华磊;丁家坟滑坡失稳机制及变形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彭晶晶;我国房地产定价模型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9 曹冬冬;灰色多重修正模型与GSA-BP模型的建立及在形变预测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3年
10 杨凯;灰色预测模型在物探项目监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