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信号时域分析和测量技术的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微波测距仪中采用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同时减小系统体积和功耗。并关注如何提高电路的可移植性。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尤其是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出现,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用功能强大的EDA软件,结合在系统可编程技术(ISP),可以在不从电路板上拆下芯片的情况下,应用ISP技术,改变芯片的逻辑内容。同时由于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可以在单片芯片中集成整个数字电路系统,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且体积、功耗大大减小。
本文中,首先讨论了目前主流的微波测距理论,然后应用Lattice1016对微波测距仪的部分分频控制电路进行了集成,并进行了功能仿真。为了提高仿真的速度,对部分电路采用VHDL语言进行逻辑描述。
通过实验证明,在微波测距仪中采用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
|
|
1 |
赵元平;Lattice宣布推出高密度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ispLSI3192[J];今日电子;1996年11期 |
2 |
赵元平;新颖的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中)[J];电子技术应用;1995年07期 |
3 |
赵元平;将高密度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和存储器集成为一体的新型器件[J];世界电子元器件;1996年07期 |
4 |
于海燕,庞杰;可编程逻辑器件与EDA技术的发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5 |
刘国庆;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在微波测距仪中的应用[J];电子工程师;2001年08期 |
6 |
李辉;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ispLSI 1016的原理及其在教学实验中的应用[J];今日电子;1997年06期 |
7 |
郑毅;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分析[J];数字通信;2000年08期 |
8 |
金宏莉;用高密度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逻辑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1996年04期 |
9 |
王观凤;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及其应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
10 |
吴桂华;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1 |
张庆顺,王兰勋,李志华;一种高精度可调频调相的正弦信号源的实现方法[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2 |
沈建国,王秉举;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2期 |
13 |
赵元平;新颖的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下)[J];电子技术应用;1995年08期 |
14 |
章开和,励彬,赵元平;用ispLSI高密度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实现双CPU控制器(下)[J];电子技术;1995年03期 |
15 |
蒋立平,郭延芬;基于ISP芯片的可编程数字移相器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0年12期 |
16 |
蒋立平,郭延芬;基于ISP芯片的可编程数字移相器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1年02期 |
17 |
张清明,张黎,朱国力,龚时华;ISP技术及其器件在伺服系统位置反馈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01年10期 |
18 |
杨川,王小椿;高密度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在数字I/O电路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0年07期 |
19 |
赵元平;新颖的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上)[J];电子技术应用;1995年06期 |
20 |
杨川,王小椿,任向阳;在系统可编程技术在通用伺服控制模板中的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