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产业化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破坏、水土流失等多种环境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消费的观念深入人心,生态产品面临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农产品贸易越来越多地受到环境标准的影响。以上都是促成生态农业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农业发展同时面临着如何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进行科学评价的问题。本文的立意正是如此。本论文在参阅国内外相关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经济领域的研究办法的基础上,依据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制订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绩效综合评价框架,在指标筛选及数据合成过程中采用了强制打分法和德尔菲方法。本文利用自建的模型对大连地区生态农业产业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相应地结论:普通蔬菜产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与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相近,绿色蔬菜产量较低,单位面积投入较高,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前两者。绿色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不如普通产品和无公害产品高。在综合效益方面,绿色产品因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综合效益明显高于普通产品和无公害产品,但是这些效益是经济上的外部性,需要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会制度等制度,为此类企业提供激励机制。最后,本文结合研究结论,从改善生态产品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购买能力、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等角度,对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从产业政策角度提供了一些建议。
|
|
|
|
1 |
王明玉;大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2 |
陈继春;关于加快我国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思考[J];中国青年科技;2001年07期 |
3 |
冯全林;向农业产业化进军——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访谈录[J];中国科技信息;1997年11期 |
4 |
王胜光;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外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中文版);1998年04期 |
5 |
张景林,刘艳;农业产业化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深刻影响[J];苏南科技开发;1998年07期 |
6 |
方争鸣;关于安庆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的思考[J];安徽科技;1999年12期 |
7 |
沈山,史春云;苏北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构想[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8 |
蒋秀萍,郑小坚,黄恺文;浅谈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5期 |
9 |
李捷;龚桂友;;搞好农产品流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河南科技;2006年08期 |
10 |
傅龙波;从直接融资的角度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J];科技与经济;1998年S1期 |
11 |
王竞,孔令聪;加强科技创新 推进农业产业化[J];安徽科技;2000年01期 |
12 |
李莉;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动力[J];大众科技;2004年11期 |
13 |
王青,白志礼,朱玉春,耿文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问题及其完善的对策[J];科技导报;2003年08期 |
14 |
毛爱华;农业产业化地域模式类型确定方法研究——以烟台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2期 |
15 |
李保集;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9期 |
16 |
吴沿友;贵州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S1期 |
17 |
朱述钧,王一荃,王志勇;发挥农业科研单位优势 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科技革命进程[J];华东科技;1998年02期 |
18 |
;依靠科技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做法[J];内江科技;1998年05期 |
19 |
袁利锋,李德富;我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J];科学中国人;1999年04期 |
20 |
先进,前进;培育主导产业 发展“订单农业”——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思考[J];苏南科技开发;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