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波流场的PIV测试及流动参数研究
【摘要】:一定参数条件下,在二维槽道中可以形成一系列旋涡,且主流围绕这些旋涡呈波
状流动,此即涡旋波流动(Vortex wave)。涡旋波是一种近期发现的新的流动现象,
其特点是在较低的雷诺数条件下可以强化传质,其剪切应力和能量消耗与传统的湍流
传质相比要小得多,若与膜技术相结合可产生一种新的高效传质方式,因此具有很强
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PIV技术对涡旋波现象进行了测试和研究,并对其流动特性参
数进行了计算和比较,主要内容如下:
建立了涡旋波流动的实验测试装置,在该装置上产生了明显的涡旋波流动。通过改
变槽道中流体流动Re(Reynolds)数和St(Strouhal)数的大小,测量并分析了各参数
下涡旋波流动的流场特性。研究发现:在上下壁面处依次形成的旋涡,经过一段时间
后不断长大,最后充满整个槽道,反向流动时,又将旋涡从中心挤向相对壁面,使其
迅速消失,该规律呈周期性变化。固定Re数,当St数减小时,涡旋波流场中旋涡个数、
旋涡尺寸和波长均增加,但涡心处的涡量和剪切应变减小;St数一定,随着Re数的增大,
旋涡个数先增加后减小,涡心处的涡量和剪切应变几乎成正比关系增加。
同时,本实验还对不同高度和不同扩张方式的槽道分别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槽道
高度越小,越有利于形成涡旋波,且旋涡个数增多;槽道直角扩张方式相对于45°扩张方
式,其槽道内主导涡附近更易诱导出次生涡。
本文对涡旋波的混合特性及机理也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且将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
结果进行比较,两者规律大致吻合。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涡旋波流场的流动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即将开
展的涡旋波流场的传质实验研究,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O357.1
|
|
|
|
1 |
段俐,康琦,申功;PIV技术的粒子图像处理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2 |
吴华林,张小峰,段文忠;泥沙群体沉速计算及其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8年03期 |
3 |
石惠娴,王勤辉,骆仲泱,岑可法;PIV应用于气固多相流动的研究现状[J];动力工程;2002年01期 |
4 |
冯旺聪,郑士琴;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的发展[J];仪器仪表用户;2003年06期 |
5 |
刘宝杰,严明,刘胤,王同庆;叶轮机械复杂流动的PIV应用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1年05期 |
6 |
谢军龙,汪学军,伍光辉,董亚龙,吴克启;开式轴流风扇叶尖流动的PIV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
7 |
魏源送,郑祥,刘俊新;国外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3年01期 |
8 |
吴华林,沈焕庭,李中伟;泥沙颗粒沉降变加速运动研究[J];海洋工程;2000年01期 |
9 |
关许为,陈英祖;长江口泥沙絮凝静水沉降动力学模式的试验研究[J];海洋工程;1995年01期 |
10 |
张莉,陈汉平,王启杰;离心叶轮机械有叶扩压器内部流动的PIV测量[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