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致液晶型含二氮杂萘酮联苯结构共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全芳聚酰胺类,尤其是PPTA类聚合物的分子键具有很强的极性和分子间氢键作用,非常规整的分子排列,由于这样的结构特点,它们表现出了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优秀的耐化学性能,独特的溶致液晶性和优秀的机械性能。但是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它们在常用有机溶剂中的有限的溶解性和高的熔融温度,因而限制了它们的生产和应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共聚的方法将含二氮杂萘酮结构二胺单体引入,进而将扭曲非共平面结构引入到全芳聚酰胺类共聚物的主链中,对它们的分子结构进行改性,在不破坏热力学稳定性和溶致液晶性的前提下,提高它在普通溶剂中的溶解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加工性能。
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优化了1,2-二氢-2-(4-氨基苯基)-4-[4-(4-氨基苯氧基)-苯基].二氮杂萘-1-酮(DHPZ-DA)二胺单体的合成和提纯工艺,并采用红外(FTIR),核磁(NMR),质谱(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各种测试方法对该二胺单体进行了表征。同时本文采用低温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系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共聚酰胺类聚合物,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完善和改进该类共聚物的合成工艺。通过对聚合反应工艺中的温度,单体浓度,酸吸收剂,助溶盐含量,各单体比例等各种影响因素的优化研究,本文找到了最佳的聚合反应工艺条件,并合成出了具有较高特性粘度的共聚物。
通过FTIR,DSC,TGA,DTG,WAXD等分析手段对共聚物的特性粘度,溶解性能,耐热性能,结晶性能和溶致液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具有很高的特性粘度,最高可达5.30dL/g,并在NMP/1%LiCl和NMP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在297-351℃之间,5%热损失温度T_(d(5%))分别在480-516℃之间,而10%热损失温度T_(g(10%))则在502-532℃之间,最大热损失温度T_(max)在512-570℃之间,其热性能与现有的商用PPTA类全芳聚酰胺相当。通过引入含二氮杂萘酮结构和醚键,聚合物分子层间距可以增大10%左右,并且随着在NMP+1%LiCl和NMP溶解性的提高,大部分共聚物可在NMP+1%LiCl中产生溶致液晶态,部分共聚物甚至可以在纯NMP产生溶致液晶状态。这将为该类聚合物在纤维和膜上的应用提供广泛的前景。
|
|
|
|
1 |
李干佐,沈强,马成松,刘维民,薛群基;DCD/C_4H_9OH/LP/H_2O体系溶致液晶的润滑性能[J];应用化学;1997年04期 |
2 |
戴乐蓉,卜林涛;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溶致液晶相图及结构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
3 |
陈晓,牛林,隋震鸣,朱宝林,袁晓斌,杨孔章,S. Efrima,O. Regev,Wang Wei;层状溶致液晶中Ag纳米粒子的掺杂[J];中国科学B辑;2001年05期 |
4 |
于子森;孔庆山;纪全;夏延致;;海藻酸钠溶液粘度特性的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1期 |
5 |
魏西莲,贺媛,白圣波,盖志斌;十二烷基硫酸钠/正戊醇/水体系的相行为研究[J];淄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3期 |
6 |
夏科,蔡继业,王彬,马豫峰;壳聚糖溶致液晶性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3年03期 |
7 |
李斌,傅春艳,苏忠民,刘景福;钌(Ⅱ)表面活性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液晶和发光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
8 |
刘辉;;溶致液晶聚合物长度与时间的关系[J];材料导报;2010年22期 |
9 |
李干佐,郝京诚,郑立强,李方,郝树萱,汪汉卿;CPDB/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溶致液晶的~2HNMR和DSC法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4期 |
10 |
冯尚华,王红霞,张高勇,谢新玲;表面活性剂溶致液晶的流变学性质[J];化学进展;2004年05期 |
11 |
曹胜光;翁家宝;潘婷婷;;甾体枝化的壳聚糖液晶合成及其表征[J];分子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
12 |
李干佐,刘少杰,隋卫平;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内聚能理论和应用(五)外界因素影响和溶致液晶的形成[J];日用化学工业;1995年01期 |
13 |
郝京诚,李干佐,汪汉卿,刘维民;DODMAC/n-C_(10)H_(21)OH/10% n-C_(10)H_(22)/H_2O体系溶致液晶的~2H NMR和SAXS研究[J];化学学报;1997年05期 |
14 |
王庐岩,陈晓,庄文昌,赵继宽,隋震鸣,柴永存;掺杂聚合物对溶致液晶结构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
15 |
王煦怡;覃俊;何勇;;液晶纤维[J];国际纺织导报;2010年10期 |
16 |
马成松,李干佐,高健,孔红,王大庆,李震;DCDAC/正丁醇/水体系溶致液晶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7 |
胡钟鸣,李瑞霞,吴大诚,孙玉山,刘洪斌,吴立衡;壳聚糖/二氯乙酸溶致液晶的热致相转变[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1期 |
18 |
赵继宽,陈晓,隋震鸣,朱宝林,许丽梅,杨春杰;用溶致液晶模板合成与组装纳米材料[J];化学进展;2003年06期 |
19 |
刘雪,魏西莲,白圣波,骆定法;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8TAB)/正丁醇/水体系的液晶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20 |
龚建勋,刘正义,邱万奇,闻立时;改性蓝蒽酮溶致液晶的偏振性能研究(英文)[J];液晶与显示;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