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汉语答疑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传统教学中面对面的答疑方式,由于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逐步发展,基于网络的答疑系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些答疑系统一般使用Email或BBS等非实时的方式来实现,或者借助于网络聊天工具实时地实现。使用这两种方式实现的系统虽然具有答疑的效果,但是却没有系统地分析和记录答案知识,也没有提供可供用户检索的知识库,不能有效地为后继用户服务。一个真正实用的答疑系统不仅要记录用户提出的问题和领域专家给出的答案,还要能够根据用户的查询条件迅速地给出相关的答案,并按照相似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把答案返回给用户。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研究了汉语答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中的关键技术,给出了基于知识库的汉语答疑系统的模型。然后分析了用户对答疑系统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Struts框架的具有一定智能性的网络教学汉语答疑系统。这个答疑系统中,利用框架法表示答案知识;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知识的存储;使用倒排索引技术快速定位知识条目。本文详细阐述了对自然语言描述的知识的分析过程,包括文本预处理、统计取词、最大匹配算法、权值设定和相似度计算等;改进了双数组TRIE词典的结构,使其适合汉语分词的需求;利用倒排索引技术对知识库中的答案知识建立索引,并利用SQL Map方式把SQL语句映射到数据库,进而提高答疑系统的响应速度。
应用以上技术,实现了一个具有一定智能性的网络教学汉语答疑系统,支持对答案知识的分析、存储、更新和检索。论文研究的内容为探索汉语答疑系统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
|
|
1 |
张海营;;全二分快速自动分词算法构建[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年04期 |
2 |
尹锋;基于神经网络的汉语自动分词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情报学报;1998年01期 |
3 |
王晓龙,王开铸,李仲荣,白小华;最少分词问题及其解法[J];科学通报;1989年13期 |
4 |
付国宏,王平,王晓龙;汉语分词和词性标注一体化分析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1年07期 |
5 |
王科,高常波,翟雪峰,罗万伯;汉语分词的主要技术及其应用展望[J];通信技术;2003年06期 |
6 |
火善栋;;有限状态机在中文文本分词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年06期 |
7 |
沈达阳,孙茂松,黄昌宁;汉语分词系统中的信息集成和最佳路径搜索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1997年02期 |
8 |
翟伟斌;周振柳;蒋卓明;许榕生;;汉语分词词典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01期 |
9 |
马婷婷;;中文自动分词系统概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33期 |
10 |
李正伟;汉语分词与词典自学习系统[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1年05期 |
11 |
文庭孝;汉语自动分词研究进展[J];图书与情报;2005年05期 |
12 |
周波;杨国纬;;基于贝叶斯算法的中国人名识别[J];计算机应用;2006年04期 |
13 |
刘利东;基于组合度的汉语分词决策算法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4 |
吴应良,韦岗,李海洲;一种基于N-gram模型和机器学习的汉语分词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1年11期 |
15 |
蔡之让;汉语自动分词输入/输出模块的设计[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
16 |
邓曙光,曾朝晖;汉语分词中一种逐词匹配算法的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
17 |
刘晓英;汉语自动分词研究的发展趋势[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5年04期 |
18 |
金澎;刘毅;王树梅;;汉语分词对中文搜索引擎检索性能的影响[J];情报学报;2006年01期 |
19 |
于江德;睢丹;樊孝忠;;基于字的词位标注汉语分词[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
20 |
于江德;王希杰;樊孝忠;;基于最大熵模型的词位标注汉语分词[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