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管理的驱动力研究
【摘要】: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企业环境管理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企业如何从被动环境管理转变为主动环境管理,把环境关注结合到企业战略管理中去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本文以研究企业环境管理驱动力为出发点,建立在企业调研基础上,通过模型方法对企业环境管理的驱动因素、综合效应及与环境绩效、经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基于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和特征,根据已有文献研究,建立了一个反映企业环境管理驱动因素、环境行为、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关系的驱动力概念模型,为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2.用13种环境行为代理环境管理综合性的测度问题,并用泊松模型和有序概率模型解决了环境管理驱动因素对环境管理综合性及环境绩效的影响评价问题。现有文献大都评价单一环境行为的实施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本文提出用环境管理综合性度量环境管理的努力程度和效应,用13种环境管理行为(EMBs)作为综合性代理,引入计数变量。借鉴Khanna的研究方法解决计数变量非负性和离散性问题,把企业采纳的EMBs作为基数测度指标,用负的二项式(NB)、泊松模型估计;把EMBs作为序数测度指标,用有序概率模型(OP)估计。鉴于EMBs与EP的联立性问题,用泊松和OP模型得到的EMBs的预测值作为工具变量,连同驱动因素,用工具变量法(Ⅳ)解决了驱动因素、综合性(EMBs)与环境绩效(EP)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环境管理行为之间高度相关,用单一行为反映企业环境管理的效果不合理,两类环境行为的总体均值检验发现企业更注重内部环境管理;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规则因素及市场因素大部分变量对EMBs有显著正影响,企业具体属性对其有调控作用。外部因素包括规则因素、市场因素对企业污染降低均产生的影响显著;结论认为仅仅依靠环境管理行为的实施不能保证环境绩效的改善,企业环境管理行为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只有与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及战略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建议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监督力度,加大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奖励和补贴力度。
3.对Wagner等人2002年提出的评价环境绩效及经济绩效的结构模型进行了改进。以我国电力行业企业为样本,把企业EMBs作为控制变量加进了Wagner的结构模型,用联立方程方法验证了企业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环境绩效对以会计指标衡量的短期利益影响不明显甚至是负影响,说明环境管理成本在短期内难以回复,而对以市值指标衡量的长期效益开始影响不明显,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上升趋势,说明投资者对那些积极处理环境问题的企业未来利润率有着较高期待。说明有力的环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