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郁金化学成分的研究
【摘要】: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为姜科姜黄属植物,是常用中药郁金和莪术的基源植物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对该药材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挥发油和姜黄素类成分,而对其它成分关注较少。为综合利用药材资源,本实验对挥发油部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并采用酸水浸提和55%乙醇水溶液冷浸提取两种方法对温郁金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温郁金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和气相—红外联用技术对温郁金挥发油进行了分析鉴定,气质联用检测到约40个化合物,气红联用检测到17个化合物,计算机检索与分析相结合共确定了23个组分。
采用硅胶柱层析的方法对温郁金酸水浸提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中得到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物性常数比较,鉴定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莪术二酮(Ⅰ)及其环氧化物(1R,10R)-epoxy-(-)-1,10-dihydrocurdione(Ⅱ)。
55%乙醇水溶液冷浸提取温郁金,将提取物采用溶剂分配、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硅胶色谱柱层析及薄层制备等方法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共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Ⅲ~Ⅸ)。通过对化合物物性常数的测定以及红外、质谱、核磁共振等表征数据的解析,确定为甾醇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Ⅷ为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命名为温郁金内酯,通过NOESY方法确定了其相对构型;其它为已知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Ⅲ)、莪术醇(Ⅳ)、aerugidiol(Ⅴ)、zedoarondiol(Ⅵ)、isozedoarondiol(Ⅶ)、neolitamone A(Ⅸ)。Aerugidiol、zedoarondiol和isozedoarondiol为首次从温郁金中分离得到,neolitamone A首次从姜科植物中发现。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R284
|
|
|
|
1 |
关怀,王地,李江,贾富霞,王卉,陆涛,王萌萌;正交实验法优选莪术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J];北京中医;2000年05期 |
2 |
蔡阳;一个新的倍半萜化合物curcumafuranol[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3 |
高宪琴,王永才,苗小艳,陈彦伟,宋淑云,洪新,仲来福,张德杰;榄香烯抗白血病作用的临床观察[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4 |
陈宏,毛华;姜黄素抗HTV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年04期 |
5 |
胡守友,陈龙邦,王靖华,臧静,龚涌灵;β-榄香烯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分化诱导作用[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6 |
刘宇军,王国民,贾永锋,张永康;MTT法在榄香烯乳对人膀胱癌T_(24)细胞体外实验中的应用[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7 |
李爱群,姚崇舜,胡学军,陈济民;不同产地莪术挥发油的有效成分[J];分析测试学报;2002年06期 |
8 |
张安将,张示列,张力学;温郁金中生物碱的初步分离和鉴定[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
9 |
陆群,朱路佳,谢梅林,顾振纶;β-榄香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及其机理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9年04期 |
10 |
石灵春,吴万垠,张维彬,区勇全,谭敏,肖楚梅;莪术油对小鼠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年02期 |
|
|
|
|
|
1 |
陆彝芬,区宝祥,刘国贞,郑国珊;硫酸镍在诱发大鼠鼻咽癌中的作用[J];癌症;1983年02期 |
2 |
洪行球,沃兴德,李万里,唐利华,高承贤;姜黄醇提取物对正常人高脂饮食所引起的脂代谢变化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3 |
蔡阳;Difurocumenone的立体化学[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4 |
蔡阳;一个新的倍半萜化合物curcumafuranol[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5 |
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胡梦玲,杜青云;姜黄挥发油、水浸出液体外抗真菌试验[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6期 |
6 |
曾晓非,毛德寿,顾祖维,黄雷鸣;非程序DNA合成试验检测某些金属诱变性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0年01期 |
7 |
王化远,张安将,唐心曜,郑永,易小辉,郁开北;瓦布贝母生物碱的分离与鉴定[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8 |
朱文菁,金慰芳,张丽丽,张罗修,王洪复;MTT法分析培养成骨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能力[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
9 |
袁文学;伍湘瑾;韩玉洁;商晓华;;莪术醇磷酸酯单钠抗肿瘤实验研究[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
10 |
崔秀云,李德山;β-榄香烯对RNA聚合酶活性的抑制及与DNA的结合[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年03期 |
|
|
|
|
|
1 |
陈毓亨,白守梅,程克棣,章菽,刘念;温郁金和川郁金的PAPD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年03期 |
2 |
秦坤良,汤淙淙,黄可新;温郁金根茎叶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年09期 |
3 |
张寅恭,蔡宁加,沈康元;温郁金对动物的终止妊娠作用[J];中成药;1983年06期 |
4 |
颜继忠,童胜强,陈钢;超临界流体萃取温郁金中的挥发油[J];科技通报;2004年04期 |
5 |
王佳林,吕宾,倪桂宝,麻林爱,徐毅;温郁金对VEGF和MVD在人胃癌裸小鼠移植瘤中表达的研究[J];肿瘤;2005年01期 |
6 |
王利霞;邓志威;黄可新;林文翰;;温郁金茎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07期 |
7 |
施俊明;;郁金的栽培技术[J];中原医刊;1980年03期 |
8 |
秦坤良;汤淙淙;黄可新;;温郁金茎叶与块根中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9 |
吴志刚;陶正明;冷春鸿;姜程曦;;温郁金本草考证[J];中药材;2009年03期 |
10 |
梁德年;韩志芬;华英圣;赵淑清;;温郁金1号及2号注射液对小鼠心、肝、脾脏器cAMP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198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