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浮筏系统隔振及抗冲击特性研究
【摘要】:
舰船的减振降噪在隔振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动力机械引起的舰船结构振动问题一直是工程界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传统的双层隔振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要求。近年发展起来的浮筏隔振系统便是针对舰船动力机械实施振动与噪声隔离的有效工具。由于现代舰艇采用高强度钢制造,具有相当强的抗水下爆炸能力,相比之下设备的抗冲击能力是薄弱环节。
论文首先从振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入手,对隔振技术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引出了浮筏隔振装置的基本概念;接着阐述了浮筏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几种方法,并且着重详细推导了浮筏系统的多刚体动力学建模的运动微分方程,通过自编程序计算了自制的浮筏隔振装置的模态频率,与应用有限元法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多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和有限元方法对浮筏隔振装置建模的正确性。然后通过谐响应分析计算了浮筏隔振装置各节点处的频率响应函数,选取代表点计算了振级落差。
其次简单介绍了舰船设备的抗冲击设计方法,重点对基于结构振动模态叠加的动力学设计分析方法,即DDAM方法进行了公式推导,按照修订后的DDAM设计程序步骤,应用美国舰艇抗冲击标准规范要求的设计冲击谱值计算公式,对自制的浮筏隔振装置进行了DDAM抗冲击计算。算例结果表明,对所建模型的简化处理是合理的,采用DDAM方法计算的冲击响应是准确可行的。
最后对浮筏隔振装置进行了模态实验,在对测量系统标定完后,重点对丢失标定值的力传感器进行标定,求出其标定值后,应用单输入多输出的模态分析方法对浮筏隔振装置的不同厚度的筏体进行模态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U664.7
|
|
|
|
1 |
徐志云;吴崇健;付爱华;;浮筏隔振效果估算方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6年S2期 |
2 |
吴广明,沈荣瀛,李俊,华宏星;多层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J];振动与冲击;2005年02期 |
3 |
邵汉林,姚心国,朱显明;浮筏隔振装置隔振效果评定[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年04期 |
4 |
赵耕贤;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船舶振动[J];船舶;2001年05期 |
5 |
张华良,瞿祖清,傅志方;浮筏隔振系统各主要参数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00年02期 |
6 |
廖道训,黄孝成,陆永忠;多层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12期 |
7 |
尚国清,邱伯华;关于浮筏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1999年04期 |
8 |
严济宽,柴敏,陈小琳;振动隔离效果的评定[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年06期 |
9 |
刘永明,沈荣瀛,严济宽;多层隔振系统多向冲击响应计算[J];中国造船;1997年01期 |
10 |
刘永明,沈荣瀛,严济宽;多层隔振系统冲击响应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