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OF方法的不规则波阻尼消波研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应用数值波浪水槽模拟波浪的运动、变形及其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计算流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数值计算中,由于计算域不可能无限大,为建立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槽,需在数值波浪水槽的末端设置合理的出流边界条件,消除水槽末端的反射波浪,从而在有限的计算域内模拟出无限远的外域。
在基于VOF方法建立的数值波浪水槽中,对于规则波,在出流边界处采用Sommerfeld线性辐射条件作为开边界条件处理。对于随机波,由于随机波是由多个不同波高、不同周期和不同随机初相位的余弦波叠加而成,其各组成波的相速度是不同的,因此难以确定波浪在出流边界上的相速度,这使得Sommerfeld线性辐射条件在不规则波数值波浪水槽中不再适用。
本文对基于VOF方法的不规则波数值波浪水槽进行了阻尼消波研究,以湍流运动方程一雷诺方程为控制方程,在近壁区应用壁函数技术,在数值波浪水槽的左端设置了主动吸收式造波机。在水槽右端的出流边界处,设置了一定长度的海绵层来吸收波浪。文中比较了不同衰减系数的海绵层的消波效果,以及衰减系数的不同经验参数对水槽反射率的影响,给出了消波效果最好的衰减系数形式和对应不同波要素的最佳经验参数取值范围。由水槽中波面高度沿水槽的空间分布情况可见,所选取的海绵层衰减系数可以在一至二倍波长范围内将行进波消减完全,水槽不同位置处的计算波谱与靶谱吻合较好。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海绵层阻尼消波技术能够避免在出流边界处产生反射,结合主动吸收式造波技术,实现了基于VOF方法的不规则波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槽。
|
|
|
|
1 |
戴仰山;宋竞正;李维扬;;快艇在海浪中的运动[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81年02期 |
2 |
林钢;不规则波抛物型缓底坡波动方程[J];水利学报;2001年06期 |
3 |
谢世楞;;不规则立波的特性及其对沙底的作用[J];海洋工程;1983年03期 |
4 |
陈国平;余广明;章家昌;;不规则波爬高分布及计算[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992年02期 |
5 |
柳淑学,吴斌,李木国,王静;无反射不规则波造波机系统的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3年05期 |
6 |
永井;康平;张筱琴;顾汝森;;不规则海浪的折射与绕射计算——线性迭加法应用于不规则波在平行直线状等深线海滩的折射和在防波堤后绕射的计算图[J];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4年S2期 |
7 |
陶建华,韩光;高阶近似抛物缓坡方程的随机波模型[J];中国港湾建设;2001年06期 |
8 |
张宁川,俞聿修;不规则波作用下的群桩效应[J];海洋通报;1993年03期 |
9 |
周家宝;;不规则波模型试验概述及入射波和反射波分解方法的简介[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983年04期 |
10 |
俞幸修,张宁川;不规则波作用于垂直桩柱上的正向力[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8年05期 |
11 |
石瑞祥,周宗仁,尹彰;二维数值造波水槽不规则波之数值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12 |
俞聿修;宫成;;桩柱上波浪力的概率分布[J];海岸工程;1991年01期 |
13 |
朱良生;近岸区不规则波成长模型的研究 Ⅰ.模型的建立[J];热带海洋;1998年01期 |
14 |
林吉如;陈宏;时宝琪;;在不规则波中半潜平台链力和弯矩的模型试验技术[J];海洋工程;1983年03期 |
15 |
;不规则海浪专题介绍[J];中国海洋平台;1990年01期 |
16 |
李荣庆,谢世楞;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消波建筑物前的波高分析[J];海洋工程;1994年01期 |
17 |
陈徐均,孙芦忠,刘艇,袁辉;频时域混合法求多浮体系统的不规则波运动响应[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8 |
陈国平;周益人;严士常;;不规则波作用下海堤越浪量试验研究[J];水运工程;2010年03期 |
19 |
余广明;;单突堤后的波浪绕射[J];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5年01期 |
20 |
范期锦;;不规则波试验中入、反射波波形的分离[J];中国港湾建设;198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