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球藻多糖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紫球藻(Porphyrodium cruentum)是红藻门中唯一的单细胞类群,在生长过程中能合成一类细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其产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培养条件的影响。国内外关于紫球藻的培养和活性成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有关紫球藻多糖分子修饰,尤其是在紫球藻多糖结构与其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尚不多见。本文采用生态调控和工艺培养条件优化等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紫球藻多糖的产量,为紫球藻多糖的大量制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紫球藻多糖理化性质研究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对多糖的降解和分子修饰等手段获得了多种不同分子质量和不同硫酸基含量的多糖,并对这些不同性质多糖的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以及生物活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提高紫球藻多糖产量的培养条件
(1)通过考察无机盐、金属离子及植物生长激素等对紫球藻多糖合成的影响,获得了有利于提高多糖产量的培养基配方(OCMⅡ):NaHCO_3 3.5g,KH_2PO_420mg,NaNO_32g,Na_2SO_420mg,FeCl_2·6H_2O 10μM,MnCl_2·4H_2O 0.2μm,V_(B1) 0.9 mg,V_(B12) 2.7μg,无菌海水1000mL。采用OCMⅡ培养基、15d培养,紫球藻多糖的最大产量达到了672 mg/L,分别比2/f和Koch对照培养基的多糖产量提高了1.79和1.62倍。
(2)在自行研制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考察了光照密度、光照时间、光质和反应器光径对紫球藻多糖合成的影响。在光通量密度为80μE·m~(-2)s~(-1)、光暗循环周期为18:6、自然光照射条件下,多糖的产量达到0.96g/L。在光径为30mm的反应器中多糖产量高达1.13g/L,而在光径为50mm的反应器中多糖的面积产率最高达到5.80 g/m~2/d的水平。
(3)采用均匀设计法对紫球藻半连续培养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在NaN03浓度、更新速率和更新周期分别为3.5 g/L、27%和2.91d的优化条件下,经过23d的培养,紫球藻多糖的总采收量达到29.4 g,平均多糖产量为1.96g/L,分别是批式培养的2.35和1.57倍。
2、不同性质紫球藻多糖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质分析
(1)利用DE52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cryl S-400凝胶过滤柱层析获得了纯化的多糖。该多糖的平均分子量为2918kDa,硫酸基含量14.63%,糖醛酸含量7.8%;多糖溶液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征,其粘度不受温度、加热时间等的影响。GC分析表明该多糖由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为一种杂多糖,其摩尔比为:2.96:1.25:3.06;化学分析和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紫球藻多糖糖链连接方式以p-(1→3)为主,存在少量1→4及1→6糖苷键;Gal在支链或链末端有较大量的存在,Xyl和Glc在主链或靠近主链区域有特定分布。综合上述分析,推断EPS可能的重复单元结构如下:或者,
(2)采用密闭微波降解技术分别制备了相对分子量分别为6553 Da、60.66 kDa、和256.26 kDa的小分子量多糖;采用超声波辅助过氧化氢降解技术分别制备了203.6kDa、606.6 kDa、802.6 kDa、903.3 kDa和1002 kDa的小分子量多糖。通过控制不同的衍生温度制备了硫酸根含量分别为31.0%、31.5%、47.5%和42.4%的硫酸酯多糖衍生物。降解后的小分子量多糖的理化性质没有明显的变化,衍生化后紫球藻多糖的水溶性明显增加。
3、紫球藻多糖的生物学活性
(1)紫球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所制备的各类紫球藻多糖均表现出很强的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活性,并且清除作用均与其浓度正相关;对由Fe~(2+)/抗坏血酸诱发的小鼠肝匀浆氧化损伤和由H_2O_2诱发的小鼠红细胞氧化溶血也具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
多糖分子量对其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降解前原糖样的抗氧化活性未能检测出,但是降解后随着多糖分子量的减小其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尤其是分子量为6553Da的多糖的抗氧化效果最好。经过硫酸化修饰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加,对-OH和O_2~-·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3.92 mg/mL和0.4mg/mL;随着硫酸基含量的增加,衍生化多糖对三种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明显增强,但是差异不十分显著。
(2)紫球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SRB法测定紫球藻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高分子量的紫球藻多糖没有体外抑瘤效果,分子量为6.55 kDa和256 kDa的多糖对肺腺癌癌细胞(A549)和喉表皮样癌癌细胞(Hep-2)和肝癌细胞株(SMMC7721)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荷S180实体瘤小鼠灌胃给药的结果显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200、100、50mg/kg/d)的紫球藻多糖均可显著抑制S180实体瘤的生长,其抑瘤率分别为53.3%、47.5%和40.5%,表明该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且紫球藻多糖能显著地提高荷瘤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促进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在剂量为200μg/mL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指数相对于模型组为2.41,相对于CTX阳性对照组为2.15。
(3)紫球藻多糖的体外免疫活性在25-200μg/mL浓度范围内,紫球藻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NO能力,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子量与硫酸基含量对免疫调节功能有显著影响。分子量为6.55 kDa的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最强;除了硫酸基含量为32%的多糖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最强外,其余都是随着硫酸根含量的增高,免疫促进作用增强,硫酸根含量高于40%的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Q461
|
|
|
|
1 |
项华,赵健忠,柏林;海藻多糖的抗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1年01期 |
2 |
刘艳;杨海波;于媛;赵莲华;李英敏;吕福荣;;两种微藻多糖的性质及结构特征的研究[J];水产科学;2008年03期 |
3 |
孙利芹;任莉红;王长海;;新月菱形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培养[J];水产科学;2009年05期 |
4 |
徐明芳,高孔荣,刘婉乔;海藻多糖及其生物活性[J];水产科学;1996年06期 |
5 |
任莉红;孙利芹;王长海;;用流加培养技术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新月菱形藻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6 |
肖华山,范子南,郭建生;三十烷醇对紫球藻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7 |
肖华山,谢志强,郭建生,黄代青,曾雅娟;5种不同形式氮源对紫球藻生长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8 |
陈必链,梁世中,王娟,王明兹,黄键,庄惠如;搅拌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紫球藻的条件优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9 |
黄键;刘丽平;余颖;林玮;陈必链;李敏;饶小珍;;紫球藻胞外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0 |
胡思前;微波条件下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
|
|
|
|
1 |
王庭欣,秦淑贞,赵文,蒋东升,马晓彤,边庆荣;海带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抑制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1999年02期 |
2 |
项华,赵健忠,柏林;海藻多糖的抗突变性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1年01期 |
3 |
杭志喜,崔海丽;稀酸降解植物纤维素的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4 |
张庭廷,聂刘旺,陶瑞松,叶德明;三种植物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5 |
陈毓强,陈家璇,张唐颂,吴炳南;四种多糖化合物的抗癌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癌症;1997年03期 |
6 |
林利平,李珏声,吴晖云,蓝旅滨,万秀霞;纤维素、果胶、琼脂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J];青岛医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
7 |
刘长霞,陈国华,晋治涛,孙明昆,高从堦;N,O-羧甲基壳聚糖羧化度计算式的修正[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8 |
黄忠水,纪威,李淑艳,何义团,鄂卓茂;国外生物柴油的应用[J];节能与环保;2003年01期 |
9 |
朱伟,杜柏榕,朱迅,马秀俐,张红军,王陆黎;西洋参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效应[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
10 |
王红伟,尚兰琴,郝卫东;长波紫外线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凋亡和活性氧生成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