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橘种质资源的RAPD鉴定及遗传关系分析
【摘要】:
本论文建立了越橘叶片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及RAPD反应体系,并利用RAPD技术对17份越橘(Vaccinium spp.)材料(包括两份野生越橘资源及15份越橘栽培品种)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为今后越橘种质资源的鉴定、保存、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试验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越橘基因组DNA的效果优于SDS和高盐低pH值法。在CTAB法基础上建立了能够简便、快速分离高质量越橘基因组DNA的方法,此方法提取的DNA样品的OD_(260)nm/OD_(280)nm值在1.7-2.0之间,DNA产量平均为68μg/g,完全可以满足PCR、RAPD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对DNA质量的要求。实验建立的越橘RAPD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体系中,dNTPs浓度为0.25mmol/L、模板DNA浓度为0.5-1.5ng/μL、引物浓度为1pmol/μL、Taq酶用量1.0 U;退火温度37℃。
试验从7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1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3个,多态率占98.26%;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870-0.9130。栽培品种中Coville与两个野生种间遗传距离最大,Blomidon与笃斯越橘间相似性系数最大,Bluechip与红豆越橘间相似性系数最大。实验结果还表明,RAPD技术可以用于越橘品种的鉴定,用一种引物可以实现遗传背景相同的品种的鉴别,多种引用配合可以对所有供试材料进行鉴别。
用UPGMA法建立了17份越橘种质的遗传关系聚类图,聚类结果显示,供试材料被聚为3大类群,两个野生种各单独聚为一类,15个栽培品种聚为一大类,聚类结果与品种间的杂交系谱有一定的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663.9
|
|
|
|
1 |
黄育民,王侯聪,马磊;利用SSR标记辅助选择杂交组合亲本[J];分子植物育种;2004年01期 |
2 |
宋顺华,郑晓鹰;AFLP分子标记鉴别大白菜品种[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3期 |
3 |
王阳顺,罗集鹏;RAPD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4 |
吴谡琦,张进兴,洪旭光,孙修勤;分子标记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J];高技术通讯;2001年04期 |
5 |
张开春,尹淑萍,杨英军,林珂,侯义龙,过国南;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应用[J];果树科学;1999年03期 |
6 |
刘月学,杨向晖,林顺权,胡桂兵,刘成明;枇杷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其应用[J];果树学报;2005年02期 |
7 |
刘卫国;易干军;张秋明;刘岩;;菠萝DNA的提取及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J];果树学报;2006年01期 |
8 |
王永康;王永勤;田建保;樊新平;李登科;隋串玲;黄丛林;;高质量枣基因组DNA提取方法[J];果树学报;2006年02期 |
9 |
李媛媛;代红艳;郭修武;刘海涛;常琳琳;;山楂总DNA提取方法的比较[J];果树学报;2007年01期 |
10 |
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澍,戴洪义,顾耘,段方猛;苹果基因组RAPD反应体系影响因子的优化[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
|
|
|
|
1 |
张培江,才宏伟,袁平荣,杨联松,白一松,胡兴明,许传万,孙明;利用RAPD标记水稻亲本遗传差异及其在杂种优势中的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1999年05期 |
2 |
王义权,周开亚,秦树臻;用RAPD标记检测六种蛇基因组DNA多态性[J];动物学报;1996年02期 |
3 |
汪永庆,徐来祥,张知彬;RAPD技术的标准化问题[J];动物学杂志;2000年04期 |
4 |
张俊卫,包满珠,陈龙清;梅、桃、李、杏、樱的RAPD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5 |
袁庆华,桂枝,张文淑;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和RAPD反应条件优选[J];草地学报;2001年02期 |
6 |
刘孟军;苹果属植物RAPD分析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7 |
左永忠,安连荣,张剑,宋珍,陆贵巧;两种林木总DNA提取效果的比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8 |
吴彩霞,周志宇,庄光辉,宝平,侯春玲;强旱生植物霸王和红砂地上部营养物质含量及其季节动态[J];草业科学;2004年03期 |
9 |
陈永久,张亚平;随机扩增多态DNA影响因素的研究[J];动物学研究;1997年02期 |
10 |
郭金平,潘大仁,许莉萍,袁照年;甘薯品种鉴定中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应用[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