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咔唑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马迪卓  
【摘要】: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报道层出不穷,但是提高材料的荧光量子效率、改善其成膜性能和稳定性仍旧是研究者追求的目标。咔唑类化合物由于其咔唑环上含有供电子能力非常强的氮原子具有很强的给电子能力,有很好的空穴传输性,并且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和形态稳定性,成为了一类重要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本文通过分子设计,将吲哚与含甲酰基的芳香化合物反应形成咔唑类体系,并通过相关的表征和测试,对基于咔唑类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进行了探索。 在本论文中,我们按照文献的方法,用吲哚在酸催化下与含甲酰基芳香类化合物缩合而成的吲哚[3,2-b]并咔唑为母体,通过官能团的修饰设计合成了三个未见报道的咔唑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化合物1、2、3,并通过高分辨质谱和1H NMR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其进行了光学测试,得到三个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287nm、289nm和270 nm,荧光发射波长分别为432nm、435 nm和430 nm,并进行了荧光量子产率的计算,其中2的最高,为0.78;对化合物1、2、3进行了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计算得到三个化合物的最高占有轨道能量分别为-4.80 eV、-4.70 eV和-4.84 eV。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文芳,黄龙祥,童开发,庄浓波,吴田捷;含唑基的1,4-戊二烯-3-酮类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08期
2 吴永炘,刘鸣江,麦志全,许淳淳;唑类缓蚀剂在电路板生产上的应用[J];电镀与涂饰;1997年04期
3 张自义,张艳,惠新平,许鹏飞,沈大鹏;肼类衍生物在五元唑类杂环合成中的应用进展[J];有机化学;2004年11期
4 黄文芳,黄龙祥,吴田捷;β-唑基烯基酮的合成、反应机理及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1994年06期
5 吴仲芳,王九斤;唑类杀菌剂咪菌腈和腈菌唑的合成[J];农药;1989年05期
6 陈元壮 ,刘洛夫 ,陈利新 ,赵素平 ,李超 ,霍红;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7 吴义杰,陈志胜,周廷森,刘超美,张瑞豪;1-[2-(取代苯基)烯丙基]-1H-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年05期
8 范文琴,徐锁洪,尤亮俊;唑类缓蚀剂在铜基镀镍层退除中的应用[J];电镀与环保;1997年02期
9 陈馥衡,王红军;一些二唑类与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J];应用化学;1989年04期
10 赵地顺,刘会茹,徐智策,庞登甲,王春芳;头孢唑类缓蚀剂及其机理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4期
11 张永;沈竞为;陈宪庆;;耐卤素铜缓蚀剂的性能与应用[J];化学世界;2007年10期
12 李煜昶,王笃祜,张玉芬,成俊然;乙烯基三唑化合物的应用研究[J];农药;1988年01期
13 李文明,陈馥衡;新型含硅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4年05期
14 李文明,陈馥衡;新型含硅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J];应用化学;1995年01期
15 石军,姜治伟,曹少魁;后重氮偶合法制备咔唑类光折变聚合物[J];应用化学;2003年02期
16 水清;;唑类杀菌剂在水稻上短期内不宜连续使用[J];农药市场信息;2009年18期
17 Mitsuru SASAKI ,杜英娟;一类新的杀菌剂-1H-1,2,4-三唑基甲基二苯基硫化膦类[J];农药;1988年06期
18 汪焱钢,曾蕾,杨军,叶文法;三氮唑类席夫碱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19 李德江,马文展;三氮唑类抗真菌剂的研究进展[J];天津化工;2002年05期
20 曹为超;;谷物用新唑类杀菌剂将商品化[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华;;咔唑类含氮化合物在东营凹陷南斜坡各油田指示油气运移方向的应用[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盛春泉;张万年;;新型唑类抗真菌药物的组合优化设计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肖文精;卢水明;丁明武;黄文芳;吴田捷;刘小鹏;李红军;;唑类系列农药的研究(Ⅰ):1-取代苯基-4-(1,2,4-三唑-1-基)-1-丁烯的合成[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许冰;宋晓静;沈斌;;唑类药物诱导唑类药物诱导念珠菌耐药与交叉耐药的研究[A];2005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张光全;;唑类炸药的研究进展[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1年
6 袁勇;周成合;吴俊;;唑类新型抗菌药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虹屏;王鹏;胡张军;杨家祥;吴杰颖;田玉鹏;;功能性唑类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华玉林;冯秀岚;ChangShengWang;Gun-YoungJung;M.R.Brycl;M.C.Petty;;含新型噁二唑类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9 闫志敏;华红;徐岩英;;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性的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六届全国口腔黏膜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孙海珠;宁杨;张俊虎;张皓;杨柏;;咔唑类两亲共聚物的合成及其与碲化镉纳米晶的复合[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双红;白念珠菌CYP51功能性氨基酸残基与新型唑类抗真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覃道春;铜唑类防腐剂在竹材防腐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3 张大志;三氮唑类和二硫化物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构效关系研究及“氮唑-乙基-杂原子”假说[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4 周小平;4,5-二芳基噁唑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鹏;有机发光材料的能级结构及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谷杰;咔唑类乙烯基吡啶盐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7 王雅梅;铜唑类木/竹材防腐剂的性能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8 贺志彬;白念珠菌耐药基因CDR1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9 赵婷婷;基于唑类二羧酸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于群;唑类配体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氧化碳—氢键活化的新偶联反应的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宋晓静;不同抑菌浓度的唑类药物诱导念珠菌耐药与交叉耐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周巧生;联苯取代的1,2,4-噁二唑类小分子PKB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D];浙江大学;2008年
4 张丽娟;分离自AIDS患者的白念珠菌唑类耐药株中Erg11基因表达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甘淋玲;唑类哌嗪新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江永伟;新型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涂继军;新型噁二唑类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利梅;噁二唑类双偶氮化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朱宇宁;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的体外诱导及耐药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王丽;AIDS患者感染真菌特点及耐药基因ERG11基因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型电荷传输材料的合成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2 水清;水稻抽穗前后慎用唑类杀菌剂[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3 水清;防治水稻纹枯病有好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4 王爱平;规范治疗最关键“1+1”安全有效[N];健康报;2007年
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教授 王爱平;足癣诊疗有专家共识[N];健康报;2008年
6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教授 王爱平;足癣诊疗有专家共识[N];大众卫生报;2008年
7 王素云;王翰斌;王立峰;外用抗真菌药期待新“军”[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乾县园艺站 刘和生;防治黑星病 福星帮你忙[N];陕西科技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魏小刚;丽珠集团转型创新结硕果[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董绍军;足癣易复发 多因治疗不规范[N];大众卫生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