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性多酚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摘要】:
多酚,尤其是亲水性多酚是中药的重要药效成分,其分子结构较复杂,含有较多的酚羟基和糖苷。传统分离方法步骤繁琐,往往导致这类强极性化合物出现降解和不可逆吸附现象,不能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探索新方法分离新化合物,实现高纯度和高收率分离,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是亲水性多酚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针对亲水性多酚分离纯化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具有新颖性和普适性的亲水性多酚分离纯化技术平台,包括液/液两相高速逆流色谱和液/固两相琼脂糖凝胶氢键吸附色谱分离体系,并初步探讨了三相高速逆流色谱的建立。
1.重点研究了具有普适性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天然产物的流程,改进了原有溶剂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双转向洗脱方法,将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概念引入高速逆流色谱。以二羟基苯甲酸同分异构体混合物、丹参多酚和老鹳草多酚为模式物,建立了具有新颖性和普适性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亲水性多酚的方法。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成功分离了小分子多酚类化合物同分异构体——5种二羟基苯甲酸;从丹参粗样中成功制备纯度99.4%的丹参酚酸B100 mg,收率达85.5%;首次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成功分离了老鹳草中的亲水性多酚没食子酸、柯里拉京和老鹳草素,纯度分别为85.9%,92.1%和94.2%,收率分别为88.1%,70.3%和92.2%。
建立了高速离心力场下的液/液/固三相高速逆流色谱体系。通过优化体系运行参数,实现了较高的固定相保留,成功分离了二苯基色原酮、槲皮素和杨梅素及芦丁和槲皮素苷强极性多酚类化合物混合物。
2.建立了高浓度、高交联度琼脂糖凝胶介质Superose Prototype(氢键受体型)和Tris-NovaroseTM ACTHigh(供体型)氢键吸附色谱分离亲水性多酚方法,明确了分离及调控机理,为后续的规模化分离及介质修饰奠定了基础。以环境友好的乙醇:乙酸:水作为流动相,采用分辨率较高的梯度洗脱模式,利用Superose Prototype介质成功分离了多种高纯度亲水性多酚类化合物:
从丹参粗样中一步分离制备获得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参酚酸B,纯度分别为:98.1%、99.2%和94.3%,收率分别为:94.3%、98.2%和94.1%。Superose Prototype介质载样量高,当丹参粗样上样量达到1/4柱体积,即15 mL(600 mg)时,其纯度和收率分别为84.9%和78.3%;首次利用琼脂糖凝胶氢键吸附色谱从老鹳草粗制样品中一步纯化获得没食子酸、柯里拉京和老鹳草素,纯度分别为:90.4%、90.2%和84.3%,收率分别为:82.0%、87.0%和77.1%。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284
|
|
|
|
1 |
李朝霞,王地;丹参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4年03期 |
2 |
赵扬帆;郑宝东;;植物多酚类物质及其功能学研究进展[J];福建轻纺;2006年11期 |
3 |
戴德舜,王义明,罗国安;高速逆流色谱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01年05期 |
4 |
孙爱玲,冯蕾,柳仁民;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厚朴的有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J];分析化学;2005年07期 |
5 |
戴德舜,伍方勇,王义明,罗国安;高速逆流色谱实验体系的选择和优化[J];分析仪器;2001年03期 |
6 |
王振钺;;自由基与药物毒性及疾病的关系[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0年01期 |
7 |
孙雪飞,安登魁;逆流色谱法的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1年01期 |
8 |
谭天伟;天然产物分离新技术[J];化工进展;2003年07期 |
9 |
李文春;李吉良;崔玉海;林梅;;不同型号的吸附树脂对丹参水溶性成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1999年04期 |
10 |
宋立江,狄莹,石碧;植物多酚研究与利用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化学进展;2000年02期 |
|
|
|
|
|
1 |
高素莲,王雪梅;甘草中皂甙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测定[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2 |
王坤;益母草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
3 |
何薇;曾祖平;;知母皂苷及其苷元抗衰老作用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6年06期 |
4 |
王育良,张子述,魏淳,陆绵绵,寇宗秀,金文亮;消单灵眼液治疗家兔实验性单疱性角膜炎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1年03期 |
5 |
陈四平,赵桂琴,潘海峰,韩生玉;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黄芩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6 |
狄莹,石碧;植物多酚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98年03期 |
7 |
张继,姚健,丁兰,郭守军,杨永利;甘草的利用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00年02期 |
8 |
屠幼英;茶多酚的食品保鲜机理及应用现状[J];茶叶科学技术;2001年02期 |
9 |
江和源,程启坤,杜琪珍;高速逆流色谱在茶黄素分离上的应用[J];茶叶科学;2000年01期 |
10 |
张乐;;大豆异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