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环氧乙烷(PEO)聚合物电解质的电性能研究
【摘要】: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用来制备全固态高能密度的可充电式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质量轻、柔顺度好、弹性好、易成膜以及有较好的导电性等特点。固态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虽然没有液态电解质的电导率高,但具备易成膜,寿命长,适合各种各样的形状等优点,所以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成为最近锂离子电池工业化应用研究的热点。在过去的30年里,人们虽然一直在研究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并且聚环氧乙烷(PEO)是研究最早最多的,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聚合物电解质,但电导率低,仍然是未解决的问题。液晶离聚物(LCI),既有液晶的性能又有离子的性能,采用原位界面聚合方法制备出LCI/PEO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聚合物电解质各组分的含量以及反应条件对产量产率的影响,通过IR、透射电镜、交流阻抗对电解质结构、形貌和导电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O含量增大使LCI/PEO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产率下降,电导率随PEO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PEO与液晶离聚物质量比为0.8时,电解质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为2.65×10-6S/cm;对于锂盐含量的改变对LCI/PEO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产率无明显影响,电解质的电导率随锂盐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在其含量为5%时,电解质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值,为2.65×10-6S/cm,而后因离子间库仑力作用增强,抑制离子的移动,电解质的电导率下降。制备液晶离聚物/蒙脱土(LCI/MMT)杂化材料,研究以PEO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添加LCI/MMT杂化材料作为增容剂来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膜,得出成膜工艺的最佳条件:PEO:PMMA的质量比为7:3,LiClO4的添加量为0.004g/mL,转速搅拌为700rmp,时间4h,刮膜后50℃烘干2h。通过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DSC/TGA)、交流阻抗(AC)等研究表明LCI/MMT杂化材料的加入提高了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相容性和电导率,在LCI/MMT纳米杂化材料含量1.01%时电导率最高为9.86×10-6 S/cm,由于LCI/MMT杂化材料的加入,使PEO相的结晶度降低,电导率升高,热性能增加,在0到300之间热稳定性良好,没有发生分解。
|
|
|
|
1 |
唐致远,王占良;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J];化学通报;2002年06期 |
2 |
袁云兰;郑冬芳;;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研究[J];浙江化工;2006年09期 |
3 |
程弈星;;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1期 |
4 |
谭斌;马先果;黄心蓝;杨克润;邓正华;;PEO-LiClO_4-Li_4Ti_5O_(1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研究[J];电源技术;2013年01期 |
5 |
余晴春,黄海燕,吴益华;增塑剂对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1年02期 |
6 |
李汝雄,王建基;离子液体与相关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2年09期 |
7 |
赵峰,钱新明,汪尔康,董绍俊;离子导电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J];化学进展;2002年05期 |
8 |
古宁宇,钱新明,赵峰,董绍俊;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行为及电导率的测定[J];分析化学;2002年01期 |
9 |
王占良,唐致远;一种新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J];高分子学报;2003年06期 |
10 |
王占良,唐致远;一种新型聚合物电解质中离子传递及界面性质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
11 |
王占良,唐致远;聚合物电解质界面性质交流阻抗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12期 |
12 |
张田林,郝庆英,蔡泉源;一种双离子梳状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化工科技;2004年02期 |
13 |
苏光耀,李朝晖,王霞瑜,高德淑;离子液体增塑的聚合物电解质[J];应用化学;2004年09期 |
14 |
张祥功,潘春跃,徐先华;聚合物电解质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J];上海化工;2004年04期 |
15 |
李月丽,张正富,徐明丽;碱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陶瓷学报;2005年03期 |
16 |
唐定国,刘建红,慈云祥,其鲁;一种新型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和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11期 |
17 |
刘玉文,张勇,李小龙,顾琪萍,张翠芬,黄玉东;增塑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J];电化学;2005年01期 |
18 |
浦鸿汀,崔春涛;聚合物电解质膜中离子输送过程的模拟理论[J];膜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
19 |
陈作锋,姜艳霞,庄全超,董全峰,王野,孙世刚;一种新型微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J];科学通报;2005年07期 |
20 |
;旭化成燃料电池高耐热氟类聚合物电解质[J];有机硅氟资讯;2005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