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机器人推进电机混沌现象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深海机器人推进电机系统混沌运行现象的发生、发现、预测、抑制和利用,从非线性混沌角度探讨其内在的原因和运动规律,取得了一些具有独特理论意义和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改进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法,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全局变量的混沌预测方法,定义追踪矢量来构造全局算法,用于深海机器人推进电机系统混沌的诊断与预报。全局法克服了单一相空间方法预报不准确、不完整、不全面甚至误预报的弊端,能刻画出推进电机系统经过伪混沌到最终进入真正混沌的全貌,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引入伪混沌概念,拟解决以往对系统混沌运行状态描述不够准确的问题。
第二部分提供了混沌吸引子精细化观察、分析和应用的新工具。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庞加莱映射和功率谱分析技术,分析研究推进电机系统的混沌吸引子特征;揭示了在貌似混乱的吸引子流图内部蕴藏着形态各异的混沌吸引盆,剖析、搜寻和描绘了混沌吸引盆的异宿轨迹;异宿轨迹的预测定位为实现从内部和微观角度进行混沌控制、混沌反控制和混沌同步控制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研究了深海机器人推进电机混沌控制技术,采用混沌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和构造了混沌控制器,使推进电机系统迅速摆脱混沌状态并彻底消除混沌现象,抑制效果显著。混沌自适应控制,具有方法简单、可靠和软硬件实现容易等特点,便于工程应用。
第四部分将混沌预报、混沌控制方法和混沌优化用于工程实际,提出推进电机系统设计的新思路,实现在避免和抑制混沌现象的条件下全局优化的目的。设计和研制了深海机器人推进电机,样机实验表明,完全满足技术要求,避免不稳定振荡和混沌运行现象。
第五部分从多相推进电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出发建立状态方程,采用数字仿真方法分析运行特性,其结果得到实验验证。对深海机器人推进电机系统的混沌运行规律进行数字仿真分析,观察到发生混沌运动时吸引子呈现典型的“蝴蝶效应”。
第六部分对磁场波形和转矩脉振进行计算和测试,探讨深海机器人推进电机振荡及不稳定运行的成因,指出进一步从混沌角度研究其性能规律的必要性。
|
|
|
|
1 |
张彩霞;;基于混沌理论的控制系统及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7年06期 |
2 |
李卫东;王秀岩;;混沌控制综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9年01期 |
3 |
钟晓敏,方建安,邵世煌;基于遗传算法的混沌系统模糊控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1998年01期 |
4 |
李冬梅,王正欧;混沌系统的神经网络预测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2年06期 |
5 |
梁建术,陈予恕;反馈信号的滞后对混沌控制的影响[J];机械强度;2004年05期 |
6 |
王建根;混沌同步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2期 |
7 |
罗晓曙,黄秉鍊;非自治动力系统和一维离散映象中的混沌控制[J];广西工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8 |
王新晴,唐建宁,杨小强,王洋,王兰芳;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控制原理对切削颤振的模拟控制研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
9 |
钟晓敏,方建安,邵世煌;混沌系统的一种自学习模糊控制[J];信息与控制;1998年06期 |
10 |
王忠勇,蔡远利,贾冬,刘文江;混沌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0年01期 |
11 |
何国光;朱萍;陈宏平;曹志彤;;混沌神经网络的延时反馈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1期 |
12 |
张秋富;常迎香;;一类特殊的Rossler系统的混沌控制与同步[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
13 |
余平洋;;非线性复杂动力系统——Chen’s系统的混沌控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年02期 |
14 |
戴锦春;刘杰;孟凡宝;周子瑾;;巡线机器人无刷电机驱动切换[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6期 |
15 |
王忠勇,蔡远利,李鹏,刘文江;一类非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混沌运动及其控制[J];控制与决策;1997年S1期 |
16 |
齐冬莲,赵光宙;一类机械振动系统的混沌控制[J];煤炭学报;2001年02期 |
17 |
韩军海;吴云洁;;混沌控制综述[J];计算机仿真;2006年06期 |
18 |
林文森;李钟慎;;参数不确定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混沌运动的控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年08期 |
19 |
刘剑;宋珊珊;刘美菊;孟祥丽;;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Duffing系统的混沌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20 |
郭长庚;连智锋;钟珞;;一种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控制方法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2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