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SF_6断路器气流场与电场并行求解技术的研究
【摘要】:高压SF_6断路器开断过程中介质恢复特性的准确计算是对断路器开断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介质恢复特性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物理场的共同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气流场和电场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介质恢复特性研究主要是针对气流场和电场进行的。
本文以提高高压SF_6断路器介质恢复特性的计算准确性为目的,进行了灭弧室内气流场和电场并行求解技术的研究。首先根据断路器复杂边界、多重介质的特点,提出了子区域剖分的方法,形成了气流场和电场并行计算的前提条件。以子区域剖分方法为基础采用网格统一生成技术解决了气流场、电场在介质恢复特性计算区域内网格的一致问题,并同时进行了对局部网格加密处理的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断路器整个开断过程中的气流场和电场进行了并行计算及相关求解技术的研究,得到了不同开距下空载开断气流场速度矢量分布、马赫数分布、密度分布、灭弧室内气体压力分布和等电位线分布、电场强度分布的结果可视化,从而对开断过程的各个参数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本文在对开断过程中介质恢复特性进行的研究中,以两场并行计算得到的结果为依托进行了单元节点的数据耦合。重点进行了不同喷口结构对介质恢复特性影响的对比分析,从数值仿真得到的结果证明,在触头的刚分阶段,喷口的结构对介质恢复特性影响不大,两种喷口结构作用下的介质恢复特性曲线是几乎重合的。随着触头开距的加大,带有多级缩放喷口结构的断路器的介质恢复特性值要高于无缩放喷口结构断路器的介质恢复特性值。
本文同时对开断过程中电场强度最大值的位置和介质恢复电压最小值的位置进行了动态追踪。在整个开断过程中,小开距情况下,电场强度最大值出现在静弧触头的端部;在开距达到30%及在其后的打开过程中,电场强度最大值的位置转移到动弧触头端部靠近喷口一侧。在触头的整个分断过程中,介质恢复电压最小值始终出现在静弧触头的端部。山此可见,在断路器产品的设计时,动、静弧触头端部区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电场计算和气流场计算的求解区域不同、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不同,本文提出气流场和电场并行计算策略,并实现了开断过程中动态仿真模拟。为克服以往介质恢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TM561
|
|
|
|
1 |
李少华,洪源渤,李巍,张华,李秀云;有限元法在叶轮机流场计算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2 |
黄建华;王其平;;气吹式灭弧室喷口中动态气流场的数值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1987年03期 |
3 |
徐建源,王其平;;喷口电弧二维动态数学模型及其应用[J];电工技术学报;1993年02期 |
4 |
张俊民,王其平,荣命哲;高压SF_6自能膨胀式断路器开断小容性电流的数值模拟与介质恢复强度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1年01期 |
5 |
雷银照;关于电磁场数值分析的若干认识[J];电工技术学报;1997年06期 |
6 |
曹云东,刘志远,王尔智,林莘;SF_6断路器断口附近三维电场的边界元分析[J];高电压技术;1999年01期 |
7 |
牟京卫,王其平;SF_6断路器灭弧室二维轴对称气流场有限元计算[J];高压电器;1995年03期 |
8 |
杨涌,李一滨,王其平;SF_6断路器灭弧室结构对电场的影响[J];高压电器;1997年03期 |
9 |
王其平;超高压SF_6断路器开断过程的数值分析[J];高压电器;1997年04期 |
10 |
张丽娜,隋少臣;500kV SF_6断路器故障分析[J];高压电器;2002年06期 |
|
|
|
|
|
1 |
黄远东,李文孟;带斜顶建筑物的城市街道峡谷内部气流场数值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0期 |
2 |
刘晓利;膛口冲击波流场的实验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1985年02期 |
3 |
赵中原,高有华,王尔智;SF_6压气式灭弧室冷态气流场与介质恢复强度计算[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4 |
金立军,刘卫东,钱家骊,马志瀛;SF_6断路器无载分闸灭弧室气流场控制的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1年03期 |
5 |
曹云东,刘晓明,王尔智;能量流电弧模型及SF_6断路器在短路开断下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2期 |
6 |
马荣华;南国良;程景林;;大学生公寓室内污染物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节能;2008年04期 |
7 |
刘砚菊;曹云东;刘晓明;曾珊;高有峰;;旋气吹弧式SF_6断路器及其三维气流场特性的仿真[J];高压电器;2008年02期 |
8 |
李锦荣;孙保平;高永;王同顺;郭建英;赵岩;;基于空气动力学的沙袋沙障气流场模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9 |
曹云东;刘阳;刘晓明;王尔智;付思;;不同旋气槽数对SF_6断路器三维气流场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9期 |
10 |
佟立柱,王其平,王尔智;SF_6断路器介质强度恢复过程的数值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