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弧喷涂铝青铜抗高温氧化研究
【摘要】:电弧喷涂铝青铜工艺简单,铝青铜丝材价格优势明显,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但是真正用于高温氧化,还缺少足够的试验数据作为可行性的依据,且其形成保护机理未得到深入研究。
本文在普通低碳钢Q235基体上喷涂铝青铜丝材,采用连续氧化和循环氧化两种方法研究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利用Cahn2000热天平进行700℃、800℃、900℃连续氧化试验,并绘制氧化动力学曲线,分析发现900℃时铝青铜涂层易形成较好的保护性氧化物。绘制氧化动力学曲线时涉及涂层表面面积的换算,利用粗糙度测量方法,拟合了喷涂状态表面轮廓曲线,计算出粗糙表面与光滑表面的对应比率约为2.31。此后,通过900℃24小时循环氧化,比较了粗糙表面与光滑表面涂层氧化动力学曲线差异。
借助于EDAX公司的能谱分析设备及电子探针研究了加热氧化前后涂层界面及氧化物的成分分布。发现铝青铜涂层外部有氧化铝膜覆盖表面,涂层中的氧化铝颗粒起到封闭空隙阻碍氧气进一步进入的作用,并且铝元素在加热过程中向界面及基体中扩散,形成连续的氧化物保护基体。为了补充涂层中消耗掉的铝元素,以延长抗氧化寿命,采用了喷涂铝青铜/铝复合涂层的方法。对不同时段的SEM及EDS照片进行了分析,发现900℃循环氧化54小时后在涂层与基体的界面处依然存在连续的氧化铝带,具有非常好的抗高温氧化效果。
针对加热过程中出现的空洞形成机制予以分析,并推导出氧化空位流的计算公式。对于铝在铜中的扩散系数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作为理论推导。通过力学性能试验证明了涂层结合强度较好,符合工况要求,适用于高温氧化实际环境。
|
|
|
|
1 |
温瑾林;张中礼;;电弧喷涂铝青铜涂层界面及结合机理的研究[J];焊接;1986年03期 |
2 |
张忠礼;李德元;张楠楠;;电弧喷涂铝青铜涂层的力学性能[J];表面技术;2006年02期 |
3 |
张楠楠;李德元;张忠礼;;电弧喷涂铝青铜涂层高温氧化动力学研究[J];焊接技术;2005年06期 |
4 |
张忠礼,温瑾林,耿维生,刘爱华;电弧喷涂技术应用两例[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年03期 |
5 |
温瑾林;张中礼;;电弧喷涂经历不同热过程后的行为[J];焊接;1989年05期 |
6 |
王江萍,栗卓新,魏琪,马辉;电弧喷涂制备高硬度、耐磨、抗氧化涂层及其性能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4年06期 |
7 |
耿维生,张忠礼,刘爱华,温瑾林;电弧喷涂马氏体不锈钢涂层的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1993年06期 |
8 |
薛春滨,李多;采用电弧喷涂技术修复3500t水压机副缸柱塞[J];有色设备;2003年01期 |
9 |
宋永利,郝延平,张中礼;电弧喷涂自结合涂层的性能比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10 |
;金属喷涂工艺与设备[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1999年01期 |
11 |
王海青;电弧喷涂技术及其应用[J];石油化工设备技术;1996年05期 |
12 |
孙景福,王素君,丁勇;电弧喷涂65Mn工艺及耐磨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3 |
冀武宏;李小红;;电弧喷涂修复与强化造纸烘缸[J];中国造纸;2007年12期 |
14 |
陈亚明,严生贵;我国热喷涂长效防腐技术现状[J];煤炭科学技术;1994年04期 |
15 |
李鹤岐,刘嘉,常锋;电脑控制电弧喷涂设备的研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6 |
滕润春;电弧喷涂长效防腐技术在煤矿钢结构防腐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1999年04期 |
17 |
王昌,于同敏;基于FDM和LOM原型的电弧喷涂快速制模技术研究[J];模具制造;2003年08期 |
18 |
张秀会,索双富,汤华军;电弧喷涂送丝电机的选择[J];焊接;2004年03期 |
19 |
宋学森;铝青铜金属型铸造[J];铸造技术;1997年04期 |
20 |
余爱民,熊腊森;基于MC68HC08的电弧喷涂设备的抗干扰设计[J];电焊机;2002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