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铸造镁合金的研究
【摘要】:
铸造镁合金占镁合金应用总量的80%,可以广泛应用在汽车、3C电子等民用行业,以及航空航天与军事武器等高技术领域。因此提高铸造镁合金的强度无论在镁合金的强化理论上,还是工程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铜模浇铸法,制备出直径3mm不同合金成分的Mg合金,采用扫描电镜和万能材料实验机对样品的组织形貌、断口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以合金元素总含量10%为设计原则,设计了Mg_(90)Cu_3Sn_7、Mg_(90)Cu_5Sn_5和Mg_(90)Cu_7Sn_3铸造合金,其中Mg_(90)Cu_2Sn_7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和塑性应变分别为300MPa、464MP和11%。以强化元素综合作用为设计原则,制备了Mg_(85)Cu_5Sn_1Ca_4Y_5合金,其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和应变量分别为300MPa、550MPa和9.7%。而将Y改为Zn设计的Mg_(85)Cu_5Sn_1Zn_5Ca_4合金的断裂强度和塑性应变分别只有300MPa和3.8%。上述合金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Cu不能大于5%,强化元素Ca和Y可提高合金断裂强度,但不一定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Zn在上述合金成分中应尽量减少。
在Mg-x%Sn-3%Nd(x=5,6,7)合金中,Sn含量增加,恶化了合金的力学性能。其中Mg-5%Sn-3%Nd合金的力学性能最优,其断裂强度和塑性应变分别为358MPa和25%。结合Mg-5%Sn-7%Nd和Mg-7%Sn-5%Nd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Nd的强韧化效果大于Sn。当同时采用Ca和Zn代替Y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降低。
采用增大合金元素含量的方法,设计了Mg_(80)Zn_(16-x)Ca_4Al_x(x=2,4,6)合金,其断裂强度分别为560MPa、560MPa和540MPa,屈服强度分别为310MPa、310MPa和330MPa,塑性应变分别为5.3%、5.5%和6.3%。进一步降低Mg含量,获得的Mg_(75)Zn_(17)Ca_4Al_4合金具有非晶基体,其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和塑性应变分别为600MPa635MPa和1.2%。
|
|
|
|
1 |
任英磊;热焱;刘云秋;于波;李庆丰;邱克强;;高强度Mg-Zn-Ca-Al合金的研究[J];铸造;2009年02期 |
2 |
张芳;杨吉春;刘亚辉;;镧提高SS400钢力学性能作用机理研究[J];稀土;2009年05期 |
3 |
杨西荣;赵西成;付文杰;;变形方式对工业纯钛室温ECAP组织及性能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11期 |
4 |
邢献军,由宏新,金巨年;34Mn2V气瓶用钢亚温二次正火低温改性机理研究[J];压力容器;1993年02期 |
5 |
韩立军;谷诤巍;张正林;;超高强淬火钢板中频点焊接头组织与断口形貌[J];焊接学报;2010年04期 |
6 |
王卫民;林劭华;李雷;曹继敏;;外科植入物用Ti6Al4V(ELI)合金棒材的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S1期 |
7 |
王丽利;李海艳;刘宁;;Co含量对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1年01期 |
8 |
胡军志;马世宁;陈学荣;罗林;;三种Cu基自蔓延焊接材料焊接接头性能的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3期 |
9 |
迟宏宵;吴立志;马党参;张占普;雍歧龙;;热处理对冷作模具钢Cr8WMo2V2SiNb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特殊钢;2010年01期 |
10 |
吴国华,高洪涛,朱燕萍,丁文江;熔剂中添加LaCl_3对Mg合金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2004年07期 |
11 |
刘正,刘重阳,王中光,王越,韩行林;固溶和时效对压铸AZ91HP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学报;1999年08期 |
12 |
韩富银,张金山,杨巧莲,高义斌,许春香;阻燃镁合金AZ91D-0.3% Be-Sr的研究[J];铸造;2005年11期 |
13 |
付书红;董建新;张麦仓;谢锡善;;新型718合金680℃力学性能与长时时效组织变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14 |
高海霞;王俊;黄进峰;郭峰;吴护林;贾代金;;新型炮钢回火碳化物析出规律及对高温力学性能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7年10期 |
15 |
郑准备;张兵;王小迎;;P91钢的性能与组织结构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8年24期 |
16 |
吴学武,高国忠,贺维勇,陈继志;Zr对Al-Li-Cu-Mg合金组织的影响[J];材料工程;1992年S1期 |
17 |
胡初潜;用Ca-Mg合金还原稀土金属盐[J];稀有金属;1993年04期 |
18 |
黄维超,陈春生,卢雅琳,江海涛,李淼泉;Al-4Cu-Mg合金半固态压缩时微观组织的计算模型[J];材料工程;2004年10期 |
19 |
陈忠伟,介万奇;熔体过热对Al-7%Si-0.50%Mg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铸造;2001年12期 |
20 |
黄勇;神奇的镁合金[J];金属世界;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