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污泥与煤粉混燃机理及污染排放特性研究
【摘要】:
近年,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泥的产生量不断增加。通过技术改进和革新,如何妥善、科学地处理这些数量庞大的污泥,提高污泥处理系统的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本文借助热重分析仪、管式电炉及烟气分析装置,对超细化的污泥、煤进行混合燃烧及热解实验,研究粒径、氧浓度、污泥来源、掺混比对燃烧、热解及污染排放的影响,进行综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混合燃烧及热解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污泥来源及处理工艺,燃烧特性产生明显差异;不同的污泥掺混比,混合样品的燃烧特性及热解特性曲线是由单一组分按燃烧及热解曲线质量份额叠加得到的;增加氧浓度可以改善混合样品的燃烧性能:减小颗粒粒径可以改善混合样品的燃烧及热解性能;混合样品的综合燃烧性能和动力学特性按照选取的燃烧工况不同,产生规律性变化;颗粒粒径对混合样品燃烧及热解的动力学特性影响很小。
混燃的污染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N、S的析出过程都可概括为挥发分均相生成阶段和焦炭异相生成阶段;N、S的析出过程,80%以上集中在燃料燃烧的前期完成,且随着污泥掺混比的升高,N、S的析出量不断增大;混合样品燃烧时NO、SO2的排放受颗粒粒径的变化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150目~200目),临界值前混合样品NO、S02的排放规律性地变化;超过临界值后混合样品NO、SO2的排放明显不同于临界值前混合样品NO、SO2的排放规律。此外,NO的排放特性受颗粒粒径影响,不同的污泥掺混比下NO的排放特性明显不同;200目粒径混合样品混烧后NO达到最大峰值时的排放量要高于单一污泥NO的排放量;而50目粒径混合样品混烧后NO达到最大峰值时的排放量要低于单一污泥NO的排放量。
|
|
|
|
1 |
张华星,陈银广,杨海真;增加污水中挥发性脂肪酸以提高生物除磷效果的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5年04期 |
2 |
李燕;;酝酿中的下一个市场热点——聚焦我国污泥处理处置[J];中华建设;2010年10期 |
3 |
梁忠平;;降低废水和污泥排放量的几点措施[J];纸和造纸;2011年03期 |
4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J];中国环保产业;2009年03期 |
5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
6 |
孙立明;邓舟;夏洲;张妍;;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分析及处理系统设计[J];环境卫生工程;2010年04期 |
7 |
郭辉,李同峰,宋君妍,赵国瑜,刘秀红,朱丽娜;文一污水站减少污泥产生量的污水处理技术[J];油田化学;2002年02期 |
8 |
苏铭华;;污泥质废弃物衍生燃料的研制开发[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9年07期 |
9 |
陈雁;陈育如;唐刚;刘友芬;;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与生物堆肥法的利用[J];环境工程;2008年01期 |
10 |
苏铭华;;污泥质废弃物衍生燃料(RDF-5)的研制及实用开发性初探[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9年03期 |
11 |
林前程;;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处置、利用状况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7期 |
12 |
齐增恒;;城市污泥的困局与未来[J];环境;2007年03期 |
13 |
刘忠良;梅忠;赵华;;金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成分及农用价值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年09期 |
14 |
李金红,何群彪;欧洲污泥处理处置概况[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01期 |
15 |
张三辉;王玉堂;瞿定祥;扈殿奇;夏鲁;李远兵;王晓蓉;;污泥循环再利用技术在油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年03期 |
16 |
;浙江富阳用蚯蚓吃掉造纸污泥[J];纸和造纸;2010年02期 |
17 |
王忠伟,段颖,王晓冬,刘云兴;黑龙江省市政污水污泥处置现状和管理对策建议[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年02期 |
18 |
张道方;程海静;史雪霏;黄晓晶;;上海部分企业工业废水污泥的处理、处置现状[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22期 |
19 |
徐玉裕;陆大根;黄健平;武光华;陆树立;王磊;;杭州污泥产生处置现状及综合利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11期 |
20 |
董飞英;刘汉桥;魏国侠;;天津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管理对策[J];环境卫生工程;2009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