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
【摘要】:中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时期,伴随着这一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将通过各种途径转为市民,失地农民的市民化就是其中的路径之一。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控制下,农村的社会保障严重缺位,土地承载起了最基本的保障职责,在失去土地以后,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基于以上的考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力求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对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深入的思考,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经济社会与农村城市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第一章导论。本章从建设和谐社会和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论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对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问题、失地农民的补偿和安置问题、失地农民城市融入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等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阐述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框架以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失地农民现状透析。本章从范畴上对失地农民进行界定,概括失地农民的特点,肯定失地农民是弱势群体的结论;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失地农民的养老和子女教育现状、失地农民心态的变化;对失地农民的趋势和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第三章农村养老的现状分析。本章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变迁进行了评述;对失地农民现有的养老保障形式(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三种)及其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建立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紧迫性。
第四章征地补偿制度和政府能力分析。本章主要从政府层面分析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分析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政府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从政府意愿、政府的财政能力、行政能力三方面,评价我国政府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能力。
第五章发达国家土地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启示与设想。本章从理论层面介绍国外土地征用补偿理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特点进行较为细致的归纳;在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设想。
第六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本章分析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以及影响我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因素;对我国现有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土地换保障模式、基本生活保障模式、社会保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制度模式选择的结论。
第七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环境构建。本章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补充,包括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部建设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外部优化两方面。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内部建设包括建立失地农民低保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保体系和强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管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外部优化包括推进政府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配合、建立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等四个方面内容。